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作家萧军从军经历:组织抗日义勇军遭出卖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5月03日 12:5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萧军(1907-1988),原名刘鸿霖,1907年7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现辽宁省凌海市所属大碾乡),笔名有三郎、田军、萧军等。1934年10月创作了著名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八月的乡村》的出版不但显示了抗日文学的实绩,也奠定了萧军在文坛上的地位。从此,他与萧红成为“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

  萧军的童年是在辽宁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沟村度过的,1918年,萧军入“吉长道立国民高等商埠小学校”读书,到高等第三年级时因为“辱骂师长”而被学校开除。1925年,年满18岁的萧军告别长春,来到了吉林城,在吉林陆军三十四团当骑兵。那时他的名字是刘吟飞。入伍不久,他就因为能写一手漂亮的小楷而升为见习文书上士。1927年秋,萧军考入沈阳东北陆军讲武堂所属的宪兵教练处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当兵离开了吉林。

  萧军第一次到舒兰是在1928年春天,当时他结束了在宪兵教练处的学习,到哈尔滨去做实习宪兵。此时他在吉林当骑兵时结交的朋友王宜之在舒兰给他发了一封电报,约他在舒兰驻军东北陆军六十六团二营营长马玉刚处见面。

  王宜之在中学时代就投笔从戎,对军阀部队的相互倾轧、混乱一团的局面失望后开始从事社会活动。来到吉林后,与萧军结成了朋友,萧军见到王宜之后,王宜之像当初劝他离开吉林骑兵营一样,再次提醒他应该离开宪兵连,因为他不愿意看到萧军再“沉沦”下去。于是萧军听从了朋友的劝告,没有返回宪兵连,而是留在舒兰等待时机。

  当时,萧军在吉林骑兵营时认识的朋友兼战友方靖远已从吉林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本校,在他的帮助下,萧军也进入讲武堂候补生队。

  萧军从候补生队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本校炮兵科后,到1930年夏,军事课程全部学完,经过了结业考试。就在毕业前夕,萧军因替同学打抱不平殴打了队长,结果又被开除。后来他到东北军二十四旅作过见习官,又到东北宪兵教练处任过少尉军事及武术助教。但是他在不断地寻找中,并没有看清自己真正的希望和归宿。

  萧军第二次到舒兰是在1931年夏天。

  方靖远顺利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骑兵训练总监部,派往郑家屯骑兵团。1931年春,又被调到洮南洮辽镇守署参谋处。当年暑假期间,舒兰驻军马玉刚营长函请方靖远到他的营部担任营副。方靖远征求萧军意见,结果萧军非常支持他到舒兰赴任。方靖远就在洮辽镇守署请了长假,先到了沈阳,住在萧军的家里。几天后,萧军陪方靖远一起来到舒兰,送他赴任。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