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首支核潜艇部队:长时间潜航挑战生理极限

2013年10月28日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国首支核潜艇部队:长时间潜航挑战生理极限
核潜艇与常规潜艇大洋练兵。 龙运河 摄
开展海上核安全救护演练。 王松岐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 题:中国海军第一支核潜艇部队:长时间潜航挑战生理极限

  作者 郑良振 陶社兰

  中国海军第一支核潜艇部队——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组建以来,基地官兵涉深海、闯大洋,执行远航任务,危险无处不在,险阻如影随形。

  每一次挑战极限,都是一次与死神的博弈。没有视死如归的军人血性,核潜艇官兵就不可能一次次直面生死。

  那是一次带着试验任务的远航训练,验证复杂海况条件下核潜艇新型通信天线的可靠性,通信天线突发故障。指挥员果断决定:连夜浮起更换。经验丰富的艇长朱振国决定亲自带领突击队出艇。然而,他和航海长、值更官刚登上舰桥,就被大雨狂风给“推”了回来。朱艇长咬咬牙,蹦出两个字:“再上!”三个人紧紧抱在一起,粗大的绳子拴在腰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挂到了艇边的护栏上,建起了临时抢修的“通道”。

  通信班长王超带领6名艇员登上舰桥,顺着绑好的绳子,把自己绑在艇舷进行操作。王超描述当时的场景:那时的大浪打到脸上,犹如刀锋划过般的疼痛;坐在左倾右晃的艇舷,比坐过山车更加惊险。战友们喊着号子,相互鼓劲加油。3个小时之后,终于重新更换了通信天线。一组组电文穿越万顷波涛,试验取得成功。

  核潜艇上使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尽量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但艇内的环境仍然比常人想象的艰苦,部分岗位高温、高湿、高噪音,每分每秒都在考验着官兵。

  长时间的水下航行,官兵们24小时轮换值更,遇到特情,休息更没个准点。时间久了,舱室的空气已经被循环使用几遍了。长时间在封闭的艇内生活,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内分泌系统容易发生紊乱。

  面对艰苦环境,官兵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热情和高昂的战斗意志。多次执行过重大任务的基地副总工程师李胜弟说,同舟共济过的潜艇兵,更加明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谛。

  正是凭着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才使得核潜艇官兵始终把执行每一次重大任务作为砥砺过硬战斗作风的磨刀石。官兵驾驭战艇,长时间在深海大洋中时而水下潜航,时而快速机动,时而隐蔽出击……一次次挑战生理极限,一次次探路深海龙宫,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

  那年初冬,一艘核潜艇悄悄驶出港口,一个“猛子”潜入深海,开始了中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空气、水、阳光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这三样就是最昂贵的“奢侈品”。50天……60天……长时间水下生活,艇员们的体质明显下降,有的艇员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等。原来全艇人员一顿能吃几十斤米,后来连一半都吃不了。

  第70天到了,已超过了法国核潜艇67天的长航纪录,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前行?艇政委常宝林作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艇员们都选择“继续航行”。

  忍受孤寂,克服枯燥,战胜恐惧!中国核潜艇圆满完成了90昼夜长航,打破美国“海神”号核潜艇的长航纪录,创造了核潜艇一次水下航行时间最长的世界新纪录。

  科学地驾驭核潜艇这样高科技密集的武器装备,必须具备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

  在核潜艇装备使用和管理上树起一个铁规矩:第一细,第二实,第三不能有说不清的问题。基地官兵始终以“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借口、零差错”的工作标准严格管理核潜艇,指挥严谨、工作细致、讲究科学、严格管理,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

  反应堆是核潜艇的核心装备,技术密集、操作复杂。长期停堆后,再启动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某年,某艇按照计划修理后,如何再次启堆,成为摆在基地官兵面前的一道难题。焦增庚带领一群技术骨干,在既无经验可循、也无规程可循的情况下,对某核潜艇物理启动,摸索出了反应堆最佳启动程序和操作规程,确保反应堆启动安全,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精细化管理在某技术总站显得尤为突出。大山深处,身着全封闭服装的官兵正在对某新型战略导弹进行“体检”,一切都有条不紊。

  就在各单位以清晰的口令上报导弹准备完成情况时,阵地指挥员卢明章突然叫停,他把所有官兵集中起来,手里夹着一根头发丝,严厉地说:一根不起眼的头发丝,如果掉进导弹的重要部位,就可能影响导弹的技术参数,成为战场失利的罪魁祸首。他亲自监督,全线“返工”。

  把制度细化,在末端抓落实。该总站将数百套件火工品、千余台套设备、数万种各种附件管理得井井有条,保持了组建以来无装备事故的佳绩,圆满完成20多项重大任务,80多次受到舰队以上表彰。

  防微杜渐才能保证核安全。某核潜艇一次小修后,技术保障大队士官刘辉在对调节空压机等设备抽检时,发现一台机器少装了一个螺丝,一个小螺丝丢了,在核潜艇上是天大的事。大队领导大动干戈,安排技术骨干力量进舱开展地毯式检查。整整忙碌了16天,最终找到了那枚丢失的螺丝。打那以后,他们又多了一条“铁规”:新安装设备必须进行全面安全排查。

  从事与“核”打交道的高风险职业,对官兵心理承受力要求很高。基地开创性地开展了核潜艇艇员心理训练,锤炼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基地后勤部部长宋光峰介绍,近几年,建成了心理测评系统、战场环境模拟心理训练室和心理行为训练场等。

  那一年,核潜艇在某海域执行任务,雷达兵穆美田全神贯注地盯着雷达显示屏。突然,一个微弱的信号在他眼前一闪而过,顷刻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瞬间的一闪,却在穆美田脑海留下刀刻般的印记:“左舷×度,发现某国反潜飞机!”时任艇长董震迅即调整部署,当机立断发出口令:“紧急下潜!”核潜艇一头潜入滚滚碧波。果然,数分钟后,某国反潜机掠海而过。穆美田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提前做出侦测判断,为核潜艇先机发现、有效机动赢得了宝贵时间。基地司令员高峰说:“突发情况下,官兵冷静面对,沉着应对,既是对战斗作风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技战术水平的实际检验。”

  那年4月,核潜艇在某海域向极限深潜发出了挑战。100米……200米……潜艇越潜越深,舱壁不时发出响声。“一根支撑深度计的角钢随着潜艇下潜而逐渐变形。”参加深潜的老艇员王道桐回忆起当时情景,仍心有余悸。但是,官兵们并没有退却,每个人都在各自战位上镇定操作,控制潜艇平稳地向深海下潜。12时,深度计指针指到极限深度,标志着中国潜艇史上深潜新纪录诞生了!

  基地政委厉延明说:“核潜艇是国家战略部队,是国家安全的盾牌,平时不惜力、战时不惜命,有一股敢于拼命的劲头,集一身压倒一切的胆气,才能称之为一支合格的、让人民信得过的‘杀手锏’部队!”(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