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孙子兵法全球行:美军方研究中国《孙子》高潮频掀

2013年12月02日 1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孙子兵法全球行:美军方研究中国《孙子》高潮频掀
图为美国华盛顿战争雕塑 韩胜宝摄

  中新网华盛顿12月2日电(记者 韩胜宝)美国军界对孙子的学习和借鉴最为突出、最有成效,他们将理论研究与当时的军事斗争热点紧紧结合起来,先后出现过六次学用热潮,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理论成就和辉煌战果。

  第一次热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冷战高峰时期。美军试图了解中国军人的思维方式,恰逢美国准将塞缪尔·B·格里菲思翻译的《孙子兵法》出版,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为此书作序说“鉴于中国在毛泽东领导下重新成为一个军事大国,出版这样一种新译版本的《孙子兵法》就更为重要。”哈特的序言有力地促进了美军对《孙子兵法》学习与研究的重视,格里菲思译本在美国海军学院、西点军校、武装力量参谋学院、美国军事学院等军队学术机构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第二次热潮在越战结束后,主要形成于美国战略决策界运用《孙子兵法》对越战失败原因的分析。继尼克松、《大战略》作者约翰·柯林斯、侵越美军司令维斯特摩兰等分别引用孙子观点,总结越战教训,深入揭示美国失败的深层原因之后,美军的“孙子热”迅速升温,并在战略决策界掀起研究高潮,获益颇丰,“孙子的核战略”的提出即为其成果之一。

  第三次热潮在美国陆军1982年版《作战纲要》制定后,主要集中在作战理论研究界。美国人不仅在战略问题上求教于孙子,而且在常规战争理论上也以孙子思想为指导。在美军提出的“空地一体战”和《作战纲要》中,都赫然引用了孙子的名言。

  第四次热潮在1987年后,纽约斯特林出版公司出版了中国将军陶汉章所著《孙子兵法概论》英译本,被列为上世纪80年代最为畅销的军事理论书籍之一。1988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艾弗瑞。戈雷下令,重新编写陆战队的作战手册,要求以《孙子兵法》提出的快速机动为作战指导,把《孙子兵法》纳入到陆战队的谋划韬略之中。戈雷还于1989年发布训令,将《孙子兵法》列为1990年陆战队军官首本必读军事书。此后,在美军的作战条令和国防部重要文件中均引用孙子格言。

  第五次热潮在“9.11”事件后,美军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信息战领域。五角大楼专门成立“战略信息办公室”,美国军校不仅把《孙子兵法》作为教科书来学习,而且在推进新军事变革中,美国国防大学还开办了“孙子兵法与信息战”论坛,要求全军和地方学者就该主题发表文章,广泛讨论。

  据介绍,美军开展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是从二战结束后开始的,以后一直成为军界经常学习的著作。在全美著名大学中,凡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的,无不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美国西点陆军学院、印第安纳波列斯海军学院、科罗拉多空军学院、国防指挥参谋学院等著名军事院校的必修课程中,都列有《孙子兵法》。美军的最高学府国防大学,更是将《孙子兵法》列为将官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位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之前。

  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以高技术为主要特点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在战略指导上采取了“先胜而后求战”的战略方针,从而使战争有可能速战速决速胜。美国国防部在战后所写的报告《海湾战争》一书中毫无隐晦地说:“多国联盟成功地实践了孙子所说的‘上兵伐谋’的战略思想”。

  进入新世纪,美军又掀起第六次热潮。这一时期,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文化 对中华古典文化的解读、研究与应用逐步得到发展。《孙子兵法》的精辟哲理与基本原则被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由美国国家评论杂志主办的2000年来世界十大军事名著推选揭晓,中国《孙子兵法》名列第一。

  2006年,美国企业研究所网站发表该研究所研究员丹·布卢门撒尔与研究助理克里斯托弗·格里芬合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理解战略:配合默契的舞蹈》,副标题是《美国必须理解中国的文化和策略》。该文提出,美国战略家必须时刻关注中国人如何看待各种主要趋势、他们如何衡量相对力量格局以及中国战略家用来确定何时采取重大行动最为有利的其他衡量标准。因此,美国人需要加强对中国人如何看待他们所处战略环境的了解。

【编辑:程涛】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