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总参某中心科研攻关:像杀敌一样清除学术不端

2014年05月19日 09:59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总参某中心科研攻关:像杀敌一样清除学术不端
上图:技术人员对某型装备电磁环境适应能力进行测试。 郝 嘉摄

  导 言

  提起院校科研机构,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大抵是文质彬彬的教授、学富五车的专家,以及宁静的校园、四溢的书香。不少人眼里,反“四风”主要是各级领导机关的事,和院校科研机构并无太大关系。

  然而,绝对的“净土”是不存在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浪冲淘下,“象牙塔”里的“四风”问题日益凸显,一些问题苗头尤其值得警惕:考试跑风漏题,评审乱拉关系,剽窃学术成果,滥用科研经费……

  不以书香掩腐蠹,正视问题方能解决问题。不久前召开的全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行业系统单位推进会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纯正行业风气,对于提升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整体质量,有着直接而重要的指标意义和推动作用。期盼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都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科研价值观,不断强化保障战斗力的打赢意识、服务部队服务官兵的质量意识、维护军队良好形象的窗口意识、弘扬行业新风正气的清廉意识,进一步端正教风、研风、考风、训风,为党和人民铸就更多勇将良才和神兵利器!

  作为全军电磁频谱管理总体研究单位,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专业领域广、实战要求严、创新标准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心党委在做好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紧密结合单位实际,通过深查细纠不实研风,树立了科研新风尚,凝聚了打赢正能量。

  坚决把邪的歪的赶下台

  拿战斗力标准量一量,8个申报课题被叫停

  “好不容易琢磨出13个课题,没想到一下子枪毙了8个!”

  前不久,在中心2015年度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会上爆出的这条新闻,令一些科研骨干颇为不解:中心有100多个博士硕士,上级赋予的重大科研课题多少有点“吃不饱”,主动作为申报的项目怎么说拿掉就拿掉了?

  还有没说出口的潜台词:科研成果与评功评奖、职务晋升挂钩,多几个能够“争彩头”的项目,干部成长进步就多些上得了台面的“资本”。可中心政委夏元国不这么看:“战场需求就是立项指南。科研是为战斗力服务的,无论课题申报还是干部考评,都必须拿战斗力标准量一量!”

  这番话代表了党委“一班人”的心声,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们越学越明白:只有把科研立项中的“虚花”掐掉,坚决把邪的歪的赶下台,才能结出在战场上真正有用、能用、管用的“实果”。基于这一认识,在立项评审阶段,他们果断叫停8个与战斗力建设联系不紧密的课题,对“某重点方向联合频谱管理系统”等5个紧贴战场需求的项目却一路绿灯。中心领导拿着这5个项目参加上级组织的评审会,仅20分钟就全部顺利通过。

  余波未了。以此事为契机,中心党委在引导各级领导和技术干部进行“思想大扫除”的同时,要求各级深挖细查科研工作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厘清建设发展思路,将官兵的心思和能量凝聚到“战场课题”研究上。

  科研是一项考验作风的事业。舍弃急功近利的私心杂念,才能积攒功底雄厚的科研实力。某战场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却长时间无法投入使用,中心主动请命,组织精兵强将集智攻关,成功破解瓶颈技术问题,使这个“半截子工程”重现生机活力。某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研发已在兄弟单位立项展开,但在用频筹划设计等方面尚不完善。了解到这一情况,中心主动上门拾遗补缺,妥善解决了用频冲突问题。

  领导“挂帅”不“挂名”

  中心总工担任30多项课题技术组长,却没在获奖项目上挂一次名

  这段时间,总有人替洪浩感到遗憾——年底将面临专业技术等级选升的洪浩,因为科研成果数量不多,在同级干部中优势并不明显。

  洪浩本来很有优势。作为中心总工程师,申报科研项目时,他总是第一负责人;近年开展的30多项课题研究,由他担任技术组长;几乎每个科研项目中的技术难题,也都是他带领大家协力攻关。按说,洪浩的获奖成果应该不少,但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中心近年来获得的39项军队科技进步奖,没有一项挂在他的名下。

  更让人意外的是,洪浩还有个身份: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评奖的坚持不报奖,体现的是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境界与作风。

  无独有偶。翻看中心1993年以来的获奖科研成果列表,记者竟找不到一任主官的名字。中心主任姜华斩钉截铁地说:“在我们单位,行政领导挂名侵占一线干部科研成果的事,从没发生过!”

  不挂名是不是因为领导确实没参与?随着采访的深入,问号渐渐被拉直。在这个中心,历任主官有这样一种共识:支持和带领技术干部搞科研,是领导应尽的职责。别说不参与研究只挂名,就算参与甚至指导了研究,在上报评奖名单时,他们也会把自己的名字划掉,把出彩的机会让给一线科研干部。

  “挂帅不挂名、出力不争利”,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这一价值取向为技术干部们津津乐道,中心上下士气高涨,干起活来个个像拼命三郎。别看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3岁,却有多人进入总部专家人才库,不久前一个投资巨大的国家级重大工程,也因此交给中心牵头研发。

  事业费岂是“唐僧肉”

  科研拨款党委机关一分不留,每年还补贴上百万元

  在某些科研单位,科研经费是开支自由度最大的一笔钱,甚至被形象地称作“唐僧肉”。主管部门下拨的经费,经过层层流转,最后由课题组说了算、真正用于科研攻关的已是“缩水版”,以致科研质量打了折扣。

  教育实践活动中,这一问题引起了中心党委的高度警觉。“一班人”郑重承诺:科研拨款,党委机关不截留一分一厘,全部投向科研一线!

  一诺千金。这几天,某业务室主任王鹏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年度科研经费不仅足额到账,还收获另一个惊喜——中心党委从事业费中为他们追加了几十万元,用于频谱规划辅助手段后续建设。

  “事业费就得花在事业上!”中心领导告诉记者,科研攻关需要相应的辅助手段条件作保障,而这往往无法通过立项获得建设经费。以往的做法是,课题组从专项科研经费中划出一部分用于配套建设,“拆东墙补西墙”。今年,中心党委研究决定:除了全部事业费用于科研工作外,每年再从家底费中拿出上百万元,建立配套建设补助基金,让课题组把项目拨款全都花在刀刃上。

  党委机关“不留反补”带来了什么?“课题组的责权利统一,干部的工作热情就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中心主任姜华介绍说,为破解一项全军性技术难题,7名技术干部半年来平均只休息了5天,而这种高强度的科研攻关和服务保障任务,中心今年已经承担了40多个。

  与此同时,配套建设的长远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以前期启动的某频谱规划辅助手段建设为例,虽然尚未彻底完工,但借此支撑平台,中心已一连破解了4个全军性技术难题。(薛 丽 本报特约记者 张能华 记者 梁蓬飞)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