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彭德怀爱兵如子:不追究被战士打 上山帮忙放哨(7)

2014年07月22日 11:1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危难之中爱兵之情依旧

  1966年,“文革”袭来,彭德怀和贺龙等40余位开国元勋被关进北京公主坟一座叫什坊的院里,由以往曾保护与警卫过这批将帅的中央警卫部队五连负责看押他们。其时“中央文革”为每一个“特犯”专门配备了一个专案组,专案组的成员无疑都是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疯狂爪牙和歹毒打手,他们对这些所谓的特犯进行着惨无人道的毒打与迫害,彭德怀被打断三根肋骨依旧义正词严、毫不屈服……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多少年来无论给彭德怀几多沉重的帽子,都丝毫无损于他在广大军民心中的形象。看押他的解放军战士尽管不敢堂皇直白地照顾他,可是对他的同情与尊敬却是发自肺腑、情不自禁的。河南籍战士小郑是这个连队的炊事员,送饭时他总是冒着风险多给彭总打点菜。彭总也明白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大头兵,质朴无华。

  有一天,小郑趁着周围没有旁人时对自己信得过的首长说:“彭总,俺想向您请教个问题。”

  彭总点点头,慈爱地说:“说吧,我这个老犯人,愿冒险给你当个参谋。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郑说出了自己久结在心头的疑问:“当人快要饿死的时候,应当怎么办?”

  彭总说:“那就要去找吃的。从前我们就是因为饿得活不下去,才提着脑袋跟着共产党毛主席打土豪分田地,那才是真正的造反有理呢!”

  “可是我……”小郑犹豫半天,终于对彭总讲出了自己难以启齿的实情。原来,20世纪50年代末,他的老家由于冒进与浮夸闹了大饥荒,他的父亲饿死街头,母亲走投无路丢下4个少儿幼女,嫁到山西,并在那里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她不断捎些瓜菜粮食,用以接济老家的孩子们,使小郑兄弟们得以勉强活下来。1963年后,地方的生活略有好转,母亲离开山西的丈夫,回到郑家。不久“文革”爆发后不少农民被人拉去参加武斗,好好的农田几乎无人打理收成甚微,老百姓再次遭受饥荒。小郑的母亲万般无奈下又嫁到山西还生了一个孩子。为了让小郑等孩子们活下去,她继续送来粮食……数年后孩子们长大成人,小郑也参军入伍。如此情况好转后,母亲捎信儿问孩子们,愿不愿意让她这个母亲回老家来。小郑家的亲友们说,小郑的母亲太不要脸,再不能收留她。小郑的叔父还发狠说:“她伤风败俗,有辱门庭,若要回来,先打断她的腿!”小郑的战友也认为,她水性杨花,再不可认其作母亲。正是如此进退两难,小郑只好请教彭总来断一下这个官司,帮他想个妥当的办法解决问题。

  彭总听完了,蹙紧眉头,思忖良久后分析建议说:“人活着就要吃饭,新社会应该吃的更好一些……你应当去认你的母亲,去把她接回来。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她不算是一个高尚的母亲,但她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你记着告诉她,包括我老彭在内,我们对不起她!”

  彭总这一番浅显易懂而又深含哲理的话语,像打开心结的钥匙,深深地感动了踌躇矛盾中的小郑,他流下了热泪:彭老总真不愧是战士们的贴心首长呵!

  不久,小郑遵照彭老总的提议,毅然决然将母亲接回了老家。

  彭德怀一贯想战士所想、急战士所急的高尚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孟红)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