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军医在利备战埃博拉 改造马桶防传染(图)

2014年11月18日 15:0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队员在生活区进行杀虫洗消作业。

  队员在生活区进行杀虫洗消作业。

  埃博拉,若非与致命病毒关联,它本该是流淌在西非大地上一条浪漫美丽河流的名字。

  埃博拉,若非与死神展开博弈,中国医疗队员怎会不远万里,跨越半个地球履行使命?

  11月15日,当中国医疗队员踏上利比里亚那片红色的土地时,他们感受最多的,是来自黑皮肤同胞们那一双双专注的眼睛。眼光中流露的是好奇,是感激,但更多的,是期望。

  队员张宁无法忘记利国大巴司机翘起拇指的那一句“Chinese,good!真朋友!”“真朋友”是他所学会的第一句中文,也是利比里亚外交部长用来定位中国医疗援助在利国人民心目中地位的一句话。这一句“真朋友”所饱含的,是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是人道主义的无私,是人民解放军在困难面前的无所畏惧。

  埃博拉出血热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它并不神秘,我们了解它的传播渠道,我们有丰富的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国际维和中的传染病防治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阻止它继续蔓延!”十年前曾在这片土地上执行维和任务的队员骆宁一席话给年轻队员带来莫大鼓舞。

  曾经见证中利友好的蒙罗维亚SKD体育场,如今作为医疗队的临时驻地,再度成为联系两国兄弟之情的纽带,中国援利埃博拉治疗中心就在毗邻体育场的空地上快速建成,只待完善医疗功能开始运营。

  “医院早一分钟投入运营,就能多救治一名病人。”伴随30多度的高温蒸烤,克服时差打乱的生理节奏,医疗队副队长张怡带领白衣天使化身“女汉子”,挥汗如雨、分秒必争地做医院运营前的最后冲刺。清除垃圾,清理场地,对生活区进行洗消,对生活用品进行晾晒;架好床铺,支起蚊帐,旅途劳顿竟然在连续作战后浑然不觉了。有限空间里,队员们10个人挤进一间屋,少了居家的舒适,多了汗湿衣衫的异味,女队员们依然乐观地说,有汗味,才是正宗“女汉子”。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队员王莹的“战斗”信条,也是医疗队共同努力的目标。在这里,“敌人”远不止埃博拉病毒,闷热潮湿、蚊虫疟疾、蛇蝎蜥蜴、缺水少电……每个环节都可能带来非战斗减员。有队员刚下飞机不久就出现中暑症状,有队员水土不服扁桃体发炎、口腔溃疡,但在困难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高调向敌人“宣战”。

  抵达利比里亚第二天一大早,来自东北的女队员们便自发来到操场进行体能训练。副队长邹德莉告诫队员,一旦医院运营起来,医护人员将身着全套防护服作业,闷热程度远高于现在,而即将到来的旱季接近50度的高温更是对大家的双重考验!大家要利用好宝贵的一周适应期,则可以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军医为水土不服的队员准备了金银花、风油精、黑参颗粒等中药,熟悉的味道不仅缓解了队员的病症,更带来些许家的温暖。饭前,队员们坚持用氯消毒液洗手的消毒程序,阻断病毒入侵的途径;如厕时,队员将缺水的马桶改造为“旱马”,减少交叉传染环节……

  距离11月24日医院正式运营还有一周,白衣战士们在备战中调整心态,不忘时刻展露笑脸,他们以笑脸相互鼓励、支持,也在用笑脸告诉利比里亚同胞,为了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他们准备好了。(赵佳庆)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