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预备役师拉练重走长征路 官兵脸被划破(图)

2015年02月04日 10:00 来源:中国国防报  参与互动()

预备役师拉练官兵向山顶进发。代 昊摄

  新年伊始,贵州某预备役师机关、各团800余名现役和预备役官兵重走当年红军长征路,一边展开战备拉练,一边在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中传承红色基因,有力夯实了官兵凝魂聚气、强军兴训的思想根基。

  情感认同中坚定理想信念

  “1934年长征进入贵州后,党和红军处境极度危险,但正是凭着‘至死不渝,革命到底’的那种精神,实现了遵义会议伟大转折……”1月上旬,某团拉练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官兵参观陈列馆、聆听转折史,围坐一起展开了“转折原因大家谈,优良传统代代传”大讨论。

  “每场仗都是恶仗,每个关节都是命悬一线,但组织始终没垮、队伍始终不散,说到底还是因为有坚定的革命理想……”那天,师机关拉练行走在红二军团战斗路线上,每次休息间隙杨政委都会如数家珍般讲起红军战斗故事,带领官兵一起寻找答案。

  “以前,了解长征都是从书本和电视上……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回顾红军史,才真正感受到了红军当年那些艰辛不易、那些流血牺牲!”接连走了8公里陡峭山路,身背30斤背囊的预备役军官张发军气喘吁吁,发出这样的感慨。师政委杨顺煌“借题发挥”引导大家,我们今天有这么好的保障条件尚且不易,当年红军穿着草鞋啃着干粮,前有来敌后有追兵,那种艰难和险境可想而知,那都是靠着理想信念的力量在支撑。

  1000多公里长征路、80余处红色遗址……官兵们在与一段段红色历史的交流中,在一次次艰难坎坷的征程中,追寻着红军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奋斗足迹,在向拉练终点逐步靠拢的同时,把理想信念夯得实而又实。

  摔打锤炼中培塑战斗精神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在6名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响起铿锵有力的军人誓词,红军战斗精神跨越历史充盈着每名官兵的内心,燃烧起以弱胜强、以勇博大的决心斗志。

  黔中大地上,突破乌江、四渡赤水、黄家坝之战……师团每拉练到一处红军战斗遗址,都会现地展开战例分析,聆听老红军、老革命、老船工讲述战斗历程,感悟红军战斗精神。在召开猴场会议的草堂镇,某团还在当年红军战场摆开阵势,组织山地进攻战斗演练,官兵钻深谷、穿山涧,越荆棘、涉草丛,湿滑山路上不少人摔倒、葳脚,甚至被树枝刮破脸颊,但丝毫不减冲锋的步伐,攻破山顶“敌军”关隘那一刻,官兵战斗豪情油然而生。

  “战斗精神是红军打赢的‘密码’,更是我们必须代代传承的‘传家宝’。”1月9日凌晨,黔中大地风云突变,野外宿营的全师拉练队伍在黎明中遭遇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雪。师党委“一班人”认为,这样的天气正是锤炼战斗精神、传承优良传统的大好时机。天刚蒙蒙亮,黔北董农山麓,党委“一班人”趟着半尺深的积雪,走在队伍最前面。寒风裹着雪片不停飘落,雪水浸湿了鞋袜,汗水湿透了衣背,10公里徒步、3公里强行军,自始至终没有一名官兵掉队。与此同时,黔北、黔南、黔西南,一条条蜿蜒的迷彩长龙穿梭在茫茫雪野之中,官兵们目光坚毅、步伐坚实,口中呼出的热气连成一串,一股强大的战斗“气场”也随着这股热气蒸腾而起。

  查找差距中激发兴训热情

  “每一次险中求胜,绝不是偶然!战场上不是靠运气,最终是需要人与人的较量,拼的是素质,打的是能力!”该师编印下发“连长毛正华夜架‘水马’巧渡河”“炮神赵章成五炮夺乌江”等20个红军长征战斗故事,组织官兵进行“红军制胜靠什么,学习红军怎么做”讨论,激发了官兵练强打赢本领、争当红军传人的热情。

  那天下午,乌当区新堡某山林,师机关官兵经过20公里穿插迂回,从高低起伏、蜿蜒陡峭的林中小道中走出来,很多人大喊吃不消,少数预备役官兵一下瘫坐地上。“当年红军经过长时间高强度行军,锻炼出来了‘铁脚板’‘硬身板’,对比起现在我们的保障条件来,我们的体能和意志力远远不如他们。”司令部作训参谋李正忠喘着粗气反思不足。

  拉练途中,该师对照实战标准,在组织高强度徒步行军的同时,穿插进行防敌袭扰、穿越毒气沾染区、通信联络等13个对抗课目,锤炼官兵“走打藏”的实战本领。机关抓住雪天时机,临机出题“派出侦察队搜捕顽敌”。一声令下,机关各部、所属高炮团各派出侦察骨干,根据敌情通报迅速在地图上判定目标飞奔而去。雪野茫茫,师政治部4名干部翻山沟、爬石坎,快速隐蔽呈“品”字形向前搜索,率先成功包围缴械“残敌”。

  针对以往拉练保障难题,该师还明确拉练队伍像当年红军一样,“秋毫无犯,自给自足”。师机关带着炊事模块一路行军,组织移动炊事、深山觅食、简易野炊等训练,强化了部队野战炊事保障能力。

  1月10日晚,某团到达红军当年娄山关战斗的大尖山下。团领导否决个别官兵“借住民房”的建议,带头连夜筑好掩体,住进了单兵帐篷。一夜寒流,官兵们不仅掌握了野外隐蔽宿营的本领,还增强了抗击冬夜寒冷天气的能力。(梅 浩 曾 科 代 昊)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