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07式自行高炮世界一流 可拦截巡航导弹(图)

2015年09月09日 11:43 来源:中国网 参与互动 

  PGZ-07自行高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35毫米自行高炮,主要担负部队野战防空任务。该新型高炮的研制成功使中国首次具备高机动末端防空能力,可对50米至5000米范围内的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等常规目标进行有效拦截,使我军在这一领域达到发达国家同类装备水平。

  研制背景

  最近几场的局部战争表明,来自低空、超低空的敌方各种作战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及巡航导弹始终是地面部队的严重威胁。而现代局部战争经验表明,针对上述威胁,具有高射速和火力密集的中、小口径高炮武器在反应速度和战斗效能方面要优于各种防空导弹,因而各国军队均十分重视现代高炮武器的研制和发展,特别是自行高炮由于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并能伴随机械化部队遂行防空作战的优点,故高炮自行化已成为现代高炮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自上世界70年代后期起先后研制了多种自行高炮,使我国自行高炮武器在这一领域逐步进行世界先进行列。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科研人员将60年代设计的双37毫米自行高炮设计为全封闭式结构,安装在59坦克底盘上,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76式双37舰炮的火控系统,同时将底盘更新为79式中型坦克底盘,研制出第一种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国产PGZ-88式自行高炮。但双37毫米高炮的身管短后座方式自动机对火炮射速影响很大,因此PGZ-88式高炮并没有大量装备部队。1987年,中国引进了瑞士厄利空公司的35毫米双管牵引高炮。1990年,这种高炮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即90式双35牵引高炮。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研制新型自行高炮。2011年,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节目中,新型双35毫米高炮赫然亮相,这就是PGZ-07式自行高炮。

  技术性能

  机动性与防护能力PGZ-07式高炮采用与PLZ-0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相同的通用底盘,安装三防系统,由于采用新型通用底盘,据推测,其动力系统应达到800马力,最大速度大于60千米/小时,公路最大行程550千米以上。

  火力性能PGZ-07式自行高炮的主武器系统为90式双35毫米牵引高炮(原厄利空GDF-002式双35毫米高炮改进版)强化型,2门35毫米高炮安装在炮塔两侧的外部。弹种包括燃烧榴弹、穿甲燃烧榴弹等多种弹药。该型炮的单门射速为500发/分,有效射距4000米,有效射高3000米。

  PGZ-07安装有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其炮塔右侧还装有一套独立的光电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角仪和热像跟踪仪,炮塔顶部装有光学瞄准镜用以应急。此外,PGZ-07火控系统还具备对地空导弹的精确制导能力。搜索雷达为全相干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大搜索距离20千米,配有敌我识别装置,可在静止和行进间不间断对空监视,并将捕捉到的信号自动传输给跟踪雷达。其作战过程是:由搜索雷达对空域进行大范围搜索,当发现攻击目标后将目标信息交给火控跟踪雷达或光电跟踪装置,火炮同时随动,当攻击条件满足时,火炮对目标进行自动射击。

  主要意义

  在21世纪的今天,各式远中近程防空导弹的出现,似乎在大幅挤压高炮乃至自行高炮的生存空间,更有人对中国自行高炮的存在产生质疑:在PGZ-95/04式弹炮合一系统存在并已服役的今天,是否有必要进行自行高炮的研制和开发。事实上,虽然我军的弹炮合一武器系统已经投入现役,但弹炮合一武器系统在整个野战防空体系中,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更不要说伴随防空了。导弹+高炮的防空方式,比起弹炮合一武器系统,其优势不言自明,与其让一个平台负责两块领域,不如让两个平台各司其职。在世界上,35毫米高射炮已经被公认为是对付武装直升机最佳的火炮种类,目前世界各国现役的各型武装直升机均不具备在任何距离防御此种高射炮袭击的能力。中国新型35毫米自行高射炮的主要假想敌很可能是敌方的武装直升机,加之中国武直-10武装直升机服役,将使中国陆军具备高端的中近程攻防能力。

  目前,我国在俄罗斯“道尔”防空导弹基础上研制的红旗-17防空导弹已服役,该导弹最大射程在15~20千米之间。未来07式自行高炮和红旗-17防空导弹可以组成形式较为松散的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充分发挥自行高炮和防空导弹的优势,取长补短,实现单一高炮或防空导弹难以达到的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了我机械化部队的野战伴随防空能力。(晓可)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