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实战演训:不再画线当铁丝网撒石灰防坦克

2015年09月24日 09:2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济南军区“沙家浜连”所在旅

  从“芦荡火种”到“蓝军”劲旅

  单位名片

  济南军区某机步旅是在抗战硝烟中诞生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其前身为1938年春,我党在上海浦东地区成立的南汇县抗日保卫团第二、第四中队。1940年10月改编为淞沪游击第五支队,1944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抗日战争期间,部队发展到一万五千余人,共经历大小战斗640余次,毙、伤、俘日伪顽9000余人。在芦苇荡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部队后来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等。新时期,该旅作为济南军区唯一一支专业“蓝军”,先后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演习。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京剧《沙家浜》中的这些唱段可谓家喻户晓。“沙家浜部队”的传人,济南军区某机步旅如今发展成为军区的“蓝军旅”,近3年内先后历经两次换装转型,在70余年的薪火传承中续写新的辉煌。

  对抗理念悄然变化——

  从演习走程序到主动出难题

  “这样的‘蓝军’让我们有些不适应!”去年深秋,桐柏山区,由该旅担任蓝方的一场自主对抗演习还未开打,担任红方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官兵就发此感慨。

  原来,红方侦察兵报告:蓝方阵地前沿,战壕堑壕纵横交错,明碉暗堡星罗棋布;每处通路要地都设有十几个水泥实心三角锥,还用粗铁链锁成一体;反坦克壕足足有2米多深,而且里面还灌满了泥浆……昔日画条线当铁丝网、撒石灰当反坦克壕、插上木牌当地雷区等摆样子、走程序的现象彻底不见了。

  “我们设置的演习环境再复杂,也比不上当年抗日战场的复杂!”该旅官兵说。1939年9月,为保存有生力量,顾全抗日大局,该旅前身部队指挥机关奉命西撤,留下不能随队行动的36名伤病员,在横泾后方医院治疗。这个医院地处日、伪、顽和当地恶霸的四面包围之中,敌伪据点星罗棋布、封锁严密。为了同敌人战斗,36名伤员只好把小船作“病房”、当“哨位”,流动于阳澄湖的芦苇丛中养伤隐蔽……

  “在演练中降低对抗难度,就是对部队战斗力不负责。”去年那场自主对抗演习誓师动员大会上,该旅旅长高峰的一番话更强化了官兵的实战化训练理念。

  为了营造更加贴近实战的环境,该旅的工作量比以往大大增加。由于工程机械有限,很多工事只能靠人挖,官兵连续3个月吃住在阵地,终于圆满完成构设任务。

  作战方法推陈出新——

  从单打独斗到多兵种立体攻防

  8月初,某装甲旅千里机动至济南军区某训练基地。自主对抗演习打响后,坦克还未进入蓝方阵地,就已经有十几辆冒出红烟,被导演部宣布战损。“蓝方使的什么招?”红方官兵有些不解。

  演习结束复盘总结时,红方打开蓝方参演兵力一览表很是震惊:几年不见,这支“蓝军”已经长出了“三头六臂”。演习中,该旅作为蓝方,不仅可以呼唤远程炮火、空军战机、陆航直升机支援作战,当遇到现有侦察手段无法获取的情报时,还可以请求天基卫星传输战场数据。

  “抗日战场上,如果我们能有这些作战力量该多好啊!”该旅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回老部队,观摩演习后很是感慨。

  1944年8月21日,该旅前身部队得到情报,周铺据点的日军要配合南汇和新场据点的鬼子进行一次“清剿”。战机突至,支队长朱亚民与同志们商议后决定设伏。可当时的枪支数量少、威力小、射程近,手榴弹作为仅有的“重武器”,也只有十几枚。

  “剑不如人,剑法要胜人!”部队集中16枚手榴弹,在日军必经之路上,每隔七八米设置一组4枚“诡雷”。为了迷惑日军,他们还组织群众在附近田里劳作,营造“平安无事”的氛围。最终,部队成功伏击,消灭了前来“清剿”的日军。

  “如今剑好了,剑法更要胜人!”配发新装备后,该旅根据新装备战技术性能,大胆创新“信火一体”“立体攻防”等诸多新战法。在最近5个月里,他们在同一地域先后4次担当“蓝军”与参训部队对抗,每次作战部署都大变样,鲜有败绩。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

  从大刀长矛到数字化新装

  今年8月,该旅近30%的官兵进装备生产厂、入院校,进行新装备知识学习培训。学成归来的这批骨干,将带领官兵搭上部队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快车。

  这已经是该旅3年之内的第二轮换装转型。

  2012年初,该旅由摩步旅改制为机步旅。他们像接新娘子一样准备迎接新装备,可当钢铁战甲驶入训练场,缺教材、缺人才、缺训练方法等问题便接踵而至。一名连长在指挥装甲车训练时,见装甲车不听“招呼”,急得猛拍战车钢板……

  看到部分官兵出现畏难情绪,该旅组织开展大讨论,地点就设在各连荣誉室。注目一幅幅抗战时期有些发黄的黑白照片,触摸一块块闪亮的荣誉奖牌,官兵深受触动:抗战时期许多革命前辈入伍时连枪都没有,照样靠手中的大刀、长矛奋勇杀敌,用缴获的武器不断壮大自己;今天有了新型武器装备,怎能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

  编写教材、完善设施、封闭集训,他们在摸索中找准了转型建设的“发力点”。来不及庆祝成功的喜悦,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去年,该旅被正式确定为全军首批转型建设单位,今年相关工作已经展开。

  提前筹划装备交接,在人员选派、接装培训、装备输送、联调联试等关键环节下足功夫;立足现有条件持续抓好理论奠基、模拟训练和研究探索,确保新装备到位后能够立即展开先训示范……这次转型该旅走得更加沉稳和自信,向着建设新型数字化部队的目标扎实迈进。

  ■本报记者 周 远 通讯员 翟 森 倪 震

  从抗战历史中汲取正能量

  ■周 远

  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

  记者在“沙家浜部队”采访发现,讲抗战故事、学抗战精神、用抗战经验,研究抗战历史已成为官兵的自觉行动。作为一名军人,要善于从抗战历史中汲取正能量。

  要不忘战争失败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激发练兵动力。尽管我们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但由于各种原因,抗日战争初期中国胜少败多,大片国土沦为敌占区,群众惨遭蹂躏杀害。苦难虽已远去,但作为军人要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只有提升部队战斗力,在面对外敌侵犯时“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避免苦难再次降临。

  要学习革命前辈抗战精神和灵活战法,提升练兵效益。在形势异常复杂、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沙家浜部队”36名伤病员能够坚持边打击敌人边发展壮大队伍,这离不开指战员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机动灵活、以劣胜强的作战方法。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的这种精神,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推进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