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空军“金头盔”:决定胜负不到1秒 一招鲜不灵

2016年03月01日 09:2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金头盔:延伸的勋章

  ——透视一项军事荣誉的文化衍生效应

  文化可能无限宽阔,纵贯中西,穿越古今;文化又可能极其微观,乃至一举手、一投足或是一个眼神,都可能隐藏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诚然,在这个极富弹性的概念面前,我们很多时候并不容易把握它的边界。

  但是我们清楚,一种文化的传统、精神和价值,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当下和未来。强军文化正是如此。它曾经深深嵌入到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岁月征程,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而今,在改革强军的历史浪潮中,它仍将继续承担起支撑强军事业的时代重任。理解强军文化、传承强军文化、打造强军文化,是当代革命军人的重要文化使命!

  设置“强军文化论·军营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这个栏目,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窗口和平台,与广大读者一起感受强军文化的多彩侧面与精神气象,以对强军文化的触角更加敏锐,目光更加清亮,内心更加抵近。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透过不同侧面,再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其中究竟说明了什么?对明天有何启示?如此等等,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激起对打造强军文化的认同与自觉,使强军文化的精神力量更加深远地延伸于强军实践。

  本期刊登的是空军“金头盔”荣誉及其相关的故事。独具特色的军事荣誉在强军文化家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生动反映着强军文化的精神面貌。“金头盔”效应,让我们清晰感受到新形势下的强军文化建设生机勃勃、春潮涌动。

  

  金光闪闪的勋章折射出荣耀,浓缩一段光芒四射的经历,也让人对一支部队的文化精神感到似乎触手可及。

  从文化的视角看,在什么时机、把什么样的荣誉授予什么样的军人,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队培育战斗精神、提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荣誉所激发的力量在战斗力建设中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提升一项荣誉的含金量?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好荣誉这个撬动战斗力的杠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把目光聚焦到近些年来在空军部队影响广泛的“金头盔”荣誉。

  (一)

  “金头盔”是什么?

  “金头盔”是一顶由金黄色、红色、蓝色构成的飞行员头盔。除了颜色上与制式飞行员头盔不同之外,它还具有同样的通信、防护等功能。当然,最为紧要的是,它被誉为中国空军飞行员的最高荣誉。

  与“金头盔”紧密相连的是“金头盔”争夺战。“金头盔”争夺战最早来源于“自由空战”的训练理念。这种训练模式是在无脚本无预演的情况下,力图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真正的“空中刺杀”,以此提升飞行员的空战能力。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类似的空战训练,其中美军的“红旗军演”及其“红旗中队”颇负盛名。2011年,中国空军组织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来自全空军10多个航空兵旅团的100多位飞行员展开激烈竞争,最终5名飞行员被授予“金头盔”。自此,中国空军“金头盔”荣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每年围绕“金头盔”展开的激烈争夺,也成为空军年度对抗空战训练的重头戏。

  (二)

  谁才是最后赢家?

  “金头盔”之所以备受瞩目,关键是其背后有一整套严密、公正、近乎苛刻的比赛规则。包括全程实施电子对抗、全程实施无限制对抗、全空域实施自主作战、自主应对风险等在内的内容表明,这套规则的一个鲜明取向就是尽最大努力让空中对抗与实战接近。空军某训练基地领导告诉笔者,从2011年到目前,这套规则每年都在变化,对参赛者的体能、装备熟悉程度和战术素养等多方面的考验和挑战越来越大,获取“金头盔”荣誉的难度在不断升级。

  因为没有预案,因为不知道在空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每一名参赛选手在飞向蓝天前都铆足了劲。对手装备性能如何?会采取怎样的战术?他们必须在赛前组织针对性战术研究,拿出自己认为满意的战法和各种预案。“这种准备是非常紧张的。因为空战时间非常短,前后也就不到两分钟的样子,特别是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往往就是在一瞬间,甚至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胜利是和对手拼出来的,更是和自己拼出来的。”“金头盔”获得者、空军某团副大队长郑平说。

  狭路相逢勇者胜。对于“金头盔”比武来说,胜者不仅需要绝对的胆识,更需要用绝招制胜。只有那些在体能上经得起考验、对装备性能非常熟悉、对对手研究非常透彻,特别是具有深厚战术素养、能在临机处置中做出最佳选择的优秀飞行员,才有机会在重重考核中过关斩将,最终赢得“金头盔”的荣耀。

  (三)

  牵动人心的,除了“金头盔”,还有什么?

  每年“金头盔”争夺战,所有参赛队伍为了赢得佳绩几乎拼尽全力。然而,不少参与“金头盔”比武的飞行员告诉笔者,一旦比赛结果尘埃落定,大家的视线很快就从“金头盔”转向一场牵动人心的检讨反思会。

  与“金头盔”荣誉授予仪式的简单过程比起来,检讨反思会的气氛更像是激烈空战的一种延续。空军某训练基地领导告诉记者,通过一次激烈的空战,装备还有哪些缺陷,战术有什么问题,以及由此延伸的训练方式、训练内容、战术理念、装备性能等多方面的问题,都非常直观地摆在了桌面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战斗力水平就能得到提升,这些问题解决不好,迟早带来致命伤害。所以,与其说“金头盔”之战是荣誉之战,不如说是一个暴露问题的平台。

  在采访中,不少曾经获得“金头盔”荣誉的飞行员都向记者表达了这样一种感受,“金头盔”的确是飞行员的最高荣誉,但是不能把这个荣誉看得太狭隘了。参加“金头盔”比武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金头盔”的背后是一种信念,是实实在在的为了战斗力的提升,是为了让中国空军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空军。

  (四)

  “金头盔”何以衍生为一种强军文化现象?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些年,由“金头盔”引发的空军训练场上的种种变化,让很多人感受深刻。三夺“金头盔”荣誉的航空兵某团团长蒋佳冀说,“‘金头盔’比武给大家最大的触动就是,原来我可以这样把对手打败,原来空战应该是这样的。之前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现在得抓紧补回来。”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来,摘得“金头盔”荣誉的飞行员,多数成为提升部队训练水平的领头人,也成为大家在训练中赶超的标杆。针对“金头盔”比武中发现的问题,他们常态化开展自由空战全员普训,一批潜心琢磨空战、苦练空战本领的年轻飞行员迅速脱颖而出。

  在空军司令部某室主任符昕看来,部队在训练模式和内容上的变化,还只是“金头盔”效应的表层部分,“金头盔”真正撬动的是训练观念的普遍转变,“它改变了原本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

  什么叫“改变了原本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符昕告诉记者,这集中反映在“安全重要还是战斗力更重要”这个问题上。毫无疑问,在战场上敌人绝不会考虑你的安全问题而不向你开火。“如果真打仗怎么办,怎么可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那怎么可以呢?这是一种导向”。

  当然,这种导向的变化对于广大飞行员来说,感受则更为直接。毕竟,很多新的战法、新的灵感,只有在极端对抗的情况下才能激发出来。

  极端对抗,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英雄血性和智慧。获得“金头盔”荣誉的某师飞行员王立告诉记者,中国空战史上赫赫有名的“王海大队”就隶属于他所在的部队。尽管很早以前就了解王海的英雄事迹,但是只有在“金头盔”比武这样的情境当中,我们才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团队与王海精神贴得那么近,王海精神从未离开。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个现象。近几年,在“金头盔”比武的刺激下,飞行员群体的学习积极性被普遍调动起来。在不少单位的图书室,《空战的艺术》等书籍自然是热门,同时文学、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也备受青睐。记者问空军某训练基地飞行员耿丽笋,为什么人文积淀对战斗力提升也有很大帮助。他告诉记者,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文积淀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眼光视野等有着诸多方面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都最终会反映在对于空战的理解能力上,以及对于新战法的研究上。有的飞行员把飞行当作职业,有的飞行员把飞行当作事业,但他认为飞行员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把空战当作一种艺术,在作战中感受到美。

  几年来,以“金头盔”为标志的实战化训练文化正在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强军文化现象。

  “金头盔”从一项军事荣誉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它浓缩着英雄血性、团队意识和高度荣誉感等强军文化的精神因子,而由此催生的训练大纲不断向实战化聚焦、飞行员战术素养实现飞跃、军事人才素质评价标准更加科学等等,都让人们强烈感受到,强军文化对强军实践的深刻影响力。

  “金头盔”就像一个不断延伸的链条,这头是训练场,那头就是战场;与此同时,它又像春雨般,让走向改革强军的官兵们思想活力迸发、打仗激情涌流。

  ■本报记者 栗振宇

  “金头盔” 文化是打出来的

  ■韩胜延

  “金头盔”品牌是实战化训练结出的硕果,也是空军实战化训练文化的重要标志。在部队训练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的过程中,“金头盔”比武这种形式起到了很好的抓手作用。

  过去一些年,我们在与外军交流的时候感到,我们飞行员的技术在全世界空军范围内确实不落后,但是在战术素养上还有差距。按理说我们应该是天天都在研究打仗的人,但是我们对现代战争的理论,对空军作战的形式、对抗的强度,在理念和知识储备上还有差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的训练模式禁锢了人的思想,让大家敢于突破、敢于超越的意识不足,习惯于按部就班。

  可以说,“金头盔”比武重新激发了我们思维的活力。空战能力必须在对抗中去提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我们的前辈为什么可以在飞行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把空战打得那么好?就是在那种瞬间决定生与死的情况下,他们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的思维活力。平常不敢想的,平常做不出来的,都能应运而生。他们就是这样打出来的,真正做到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金头盔”比武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在残酷的战场环境、高强度的对抗中,把勇猛、顽强、泼辣的战斗作风锤炼出来,把思维创造力逼出来,把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战胜对手的强烈欲望都逼出来,并且形成一种常态。

  有个词叫“厚积薄发”,用在空战上是最贴切不过的。空战中30秒、1分钟之内的结果,来自什么?就是来自日积月累的战术素养。我们希望通过“金头盔”这种形式,更多地触发飞行员在思维方式上的变化,也通过他们去影响更多的人。大家都多来研究一点思维方式上的问题,多去围绕着战术素养去下一些功夫。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则。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在安全和对抗激烈程度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仅是我们,包括西方也都是一样的。我们限制的越少,越贴近实战。所以,随着技术的进步、监控手段的进步,我们在设置规则的过程中,除了必须的、直接威胁到安全的限制以外,其他不做任何限制,逐步地放开,尽可能贴近实战。

  在这种规则环境下,“金头盔”孵化出来的是观念,是实战的能力,是对作战的深度思考。这样不断的滚动,一年一个样,一年比一年强。比如早些时候,可能通过“一招鲜”拿下“金头盔”,但现在已经绝不可能,谁都不可能靠一个对抗动作抢得先机而赢得最终胜利。谁对武器研究运用熟练,谁的思维更开放,谁才更有可能最后拿到“金头盔”。在这种规则的推动下,飞行员的确从“让我练”变成了“我要练”,因为你不这么练,就拿不到“金头盔”。大家的荣誉感都很强,不少团长、师长到最后都要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规则就是这样,标准就是这样的,回去好好练吧,卧薪尝胆,瞄准目标明年再来翻盘。所以这几年大家都感到,过去技术训练占的比例很大,现在是战术训练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战术训练中那些一般的技术动作的比例又大幅下降,直接针对对抗空战的内容大幅增加。这就是可喜的变化。

  “金头盔”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强军文化品牌,但要想进一步提升这个品牌的含金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化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到问题。问题越具体,解决问题才会越实,我们才离实战化越近。我信奉这句话,“品牌不是保出来的,品牌是打出来的”。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