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大国工匠:大阅兵装备背后的工程师戴天方(组图)

2016年06月29日 15:04 来源:中国网 参与互动 

  戴天方经常讲:“我们这工作,做事一点不能糊弄,既然做就做好。我觉得我很幸运,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工作。”“数控加工技术日新月异,时刻掌握最新技术手段并合理应用到工作中,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戴师傅热爱数控,工作是他的兴趣不是负担。”这是戴天方身边的同事对他工作态度的共同评价。戴天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机械制造,小时候的玩具不是被玩坏的,都是被拆坏的,“这是一种幸运,能把爱好变成职业”。同样的工具在匠人戴天方手中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去年某项目产品需要在金属块中打入一个直径与深度比为1:40的细深孔。这需要专业钻孔机才能作业,戴天方用普通的麻花钻配合钻枪,及时降温缓慢操作,实现了几十万设备完成的效果。 封晓东摄影 >>大国工匠图片专题

  戴天方,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二三九厂)首席技师、机加车间职工。在历次阅兵中,武器装备的亮相都备受外界关注,而大家却对阅兵装备背后的工程师知之甚少,戴天方就是其中的一员。

  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人们正忙碌着。在数控设备操作平台上,看到的他,中等身材、剃着光头、戴着黑边眼镜,眼前的他笑容谦逊,斯文中透着一股顽皮,平易中透着一股自信,盛名之外彰显从容、淡定。他的面前,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指令在显示屏上不断跳动,他的身后,车床设备正在执行切割指令,乳白色的切削液飞溅流淌,无数航天产品的精密工件正是在这里生产完成的。

  1989年,19岁的戴天方技校毕业后成为239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成为最早接触数控机床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仅仅4年时间,他就通过自学练就了异形薄壁加工、非圆截面舱体加工的绝活,被同事们称作“戴一刀”。

  今年是戴天方与机床打交道的第26个年头,他经手的金属件已过万件,亲历了我们国家近年武器装备的研制、定型、批产的循环。“每逢阅兵,看到自己参与的作品经过天安门广场,我就觉得值了!”戴天方说。

  从普工到首席的钻研之路

  “爱琢磨,爱鼓捣,手还特别巧。”认识戴天方的人都这么评价他。工作中更是喜欢琢磨手里的活,喜欢挑战有难度的东西。他总爱跑到废料堆或者工装库,想方设法利用现有生产资源,将废旧工装进行改造后使用。某产品曲面弹翼真空吸附夹具、超大直径孔镗刀盘、万向节百分表架、五轴铣头拆卸工具都是他的“杰作”,光这些就为厂里节省了数万元的成本。

  “今天我们的讨论主题是某型号产品某零件的加工干涉和精度控制问题……”“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讨论针对某零件的加工耗时长、效率低、易变形问题提出工艺优化方案……”这就是在戴天方在班组技术质量交流会上经常出现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生产上,让戴天方感受到了“技术的力量”,反过来更加激励他继续向更高更新钻研,正是这股“爱鼓捣”、“爱学习”的劲儿,练就了他高超的专业技能,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从比较简单的三轴联动、四轴联动到现在的可加工复杂曲面的五轴联动龙门式加工中心,设备用的得心应手,技术练得炉火纯青,产品干得巧夺天工,他随之也成为了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和十大技能高手之一。

  通常来说,研制样品要比批量生产复杂得多,更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而戴天方总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负责某航天产品尾舱的加工过程中,戴天方克服工件加工余量大、形状复杂、尺寸精度高、加工耗时长等难点,反复调整切削数据,采用多层面、小切深、快进给、轴向旋转等工艺,克服了舱体自身刚性差,切削易变形的问题,提高了加工精度,将加工时间由30小时缩短到10小时。

  在加工某新研制的重点产品油箱铸造模具时,戴天方运用五坐标铣头不定角度曲面外形轮廓铣削成形,尽可能减少装夹次数,并设计新型工装,用两面装夹来保证左右芯盒的一致性,10天完成了11个月的工作量,而且使得油箱总体合格率从16%提升至86%,给单位创造了千万元级的经济效益。

  攻破技术难题,突破创新瓶颈……戴天方类似的攻坚事例不胜枚举。

  从手动操作到全自动化生产,从较为简单的三轴联动、四轴联动到现在的可加工复杂曲面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时间对于个体和时代有着相同的意义。26年间,戴天方在完成自身成长蜕变的同时,也见证了我国航天数控设备的升级换代。“技术就是经验的叠加与时间的磨砺。”他这样总结。

  把难事干成干好,让产品成为工艺品

  “我觉得我很幸运,爱好成为了工作”。戴天方经常这样讲,他爱这份职业,甚至视车间为“家”,视产品为“孩子”。

  随着航天产品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厂里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产品日益增加。研制产品加工难度大,可参照、查询的资料少,比起批生产产品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每有关、精、重产品部件流转到机加工序,他总是主动请缨敢于担当。

  “我多承担一些,摸索些经验出来,后续加工就容易多了”。戴天方总这么说。在他的《加工随笔》中记录着数控刀具改进、保证精度、减少误差的一次次心得,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使《加工随笔》从量的沉积变成了质的飞跃。

  “这活儿交给戴师傅,我们晚上睡得踏实”,某型号主任设计师曾这么说过。那是院重点产品油箱试制阶段,工件结构复杂、极易变形、制造成本高,面对首件生产,别人都直摇头,不敢上手,重担又落到了戴天方的身上,他遇事不慌,系统地分析几何参数,修改优化工艺方案,产品首件试制一次性成功。厂工艺副总师的一篇《他为什么要先加工一个 30的孔》更是把戴天方“把活干到精致”这个“强迫症”从工艺原理的细节上进行了揭秘。

  在加工某新研制的重点产品油箱铸造模具时,传统的加工方法装夹次数多,“这么加工,得加工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啊”。一想到人力物力的耗费,他又坐不住了,充分利用设备加工能力,设计制造新型工装,这次革新仅用1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近3个月的工作量,大家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多年来因为生产任务紧,身为组长的戴天方几乎每天都提前到岗最后离岗,双休日也有八成在机床旁度过,每每说起这些他都流露出对亲人的愧疚之情。寒来暑往,昔日的小伙子已步入中年,长期满负荷工作,他患上了高血压和颈椎病,膝关节损伤肿痛,睡觉还要带着护膝,很多同志也劝他“别太拼了”,他总是那句话:“闲不住”。他靠自己的言传身教,给什么叫奉献进行了最好的诠释,为航天精神的代代相传,竖起了一个文化标杆。

  让1个成为N个

  “手艺人一生就是学习、积累、再传授。”戴天方说,“传帮带”是匠人最后要走的一段路。

  戴天方一直对发生在自己和师傅之间的一件小事记忆犹新,而这也成为他践行“传帮带”机制的重要动力。那时他刚入厂学徒不久,年轻气盛,觉得操作已经很流畅了就有点“飘飘然”,结果操作失误把一件产品加工“漏”了。当时他心里很害怕,因为那个产品很贵,但是师傅说,“别紧张,有我给你签字呢。现在不是害怕的时候,是要吸取教训的时候。”回忆起师傅,戴天方的眼里满是感动。戴天方告诉记者,师傅没有责备他,而是在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后,在质量问题处理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将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不久前,当徒弟小刘出现操作失误时,戴天方做出了与当年自己的师傅同样的选择。

  “生产任务是最好的老师,人才是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培养起来的。”“师傅有担当,徒弟才会有底气。”这是戴天方班组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和特色。从2004年成为班组长至今,戴天方一直把教授徒弟,培养年轻技工作为重要的传承使命。

  “戴师傅总是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就像是我们的兄长。”戴天方班组成员宋保柱对记者说。2008年12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以戴天方的名字命名了其所在的239厂机械加工部数控三组。几年来,这个班组走出了五位班组长,数位高级技师,近10位获得市级以上数控比赛优秀成绩的选手。2014年,以“戴天方班组”为核心组建的“戴天方技能大师工作室”被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为“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在戴天方的带领下,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戴天方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完成工艺优化87项,完成年度策划目标的108.7%,更多的技能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在这个团队烘托下正在迅速成长。

  “技艺的传承需要学习、积累、再传授的过程。”戴天方把技能人才的培养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5年,是给予期,即企业对技术工人进行培养,技工个人不断充电学习,这时投入和产出可能并不成正比;第二个阶段是5~20年,这是技工技能的平稳输出期,技能能够转化为优质的产品;第三个阶段是20年以上,这时技能的输出会发生转变,虽然身体机能减退,但是经验和知识的累积却达到最佳状态。戴天方说,技工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出现突破需要时间和耐心。今年,是“戴天方班组”被命名的第八个年头。回首八年来班组的人才建设之路,既有坎坷,又有成果,但不变的是班组对于人才的重视与渴求。聚是一团火,散为满天星,戴天方班组的人才培养创新之路将永远不会停歇。

  精于心,美于形,在专注的平凡之路上,能够发现旁人不易察觉的美好与快乐。在戴天方眼中,数控机床设备并不是冰冷的机械,它们在精准与秩序之中,蕴藏着力量与乐趣,还有一位技师的工匠之心。26年过去了,怀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对机械加工业浓厚的兴趣,戴天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时至今日,继续毅然决然的为铸就军工制造业的脊梁坚守着。(图/封晓东 文/厂宣)

  戴天方经常讲:“我们这工作,做事一点不能糊弄,既然做就做好。我觉得我很幸运,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工作。”“数控加工技术日新月异,时刻掌握最新技术手段并合理应用到工作中,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戴师傅热爱数控,工作是他的兴趣不是负担。”这是戴天方身边的同事对他工作态度的共同评价。戴天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机械制造,小时候的玩具不是被玩坏的,都是被拆坏的,“这是一种幸运,能把爱好变成职业”。同样的工具在匠人戴天方手中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去年某项目产品需要在金属块中打入一个直径与深度比为1:40的细深孔。这需要专业钻孔机才能作业,戴天方用普通的麻花钻配合钻枪,及时降温缓慢操作,实现了几十万设备完成的效果。 封晓东摄影

  戴天方经常讲:“我们这工作,做事一点不能糊弄,既然做就做好。我觉得我很幸运,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工作。”“数控加工技术日新月异,时刻掌握最新技术手段并合理应用到工作中,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戴师傅热爱数控,工作是他的兴趣不是负担。”这是戴天方身边的同事对他工作态度的共同评价。戴天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机械制造,小时候的玩具不是被玩坏的,都是被拆坏的,“这是一种幸运,能把爱好变成职业”。同样的工具在匠人戴天方手中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去年某项目产品需要在金属块中打入一个直径与深度比为1:40的细深孔。这需要专业钻孔机才能作业,戴天方用普通的麻花钻配合钻枪,及时降温缓慢操作,实现了几十万设备完成的效果。 封晓东摄影

  戴天方经常讲:“我们这工作,做事一点不能糊弄,既然做就做好。我觉得我很幸运,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工作。”“数控加工技术日新月异,时刻掌握最新技术手段并合理应用到工作中,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戴师傅热爱数控,工作是他的兴趣不是负担。”这是戴天方身边的同事对他工作态度的共同评价。戴天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机械制造,小时候的玩具不是被玩坏的,都是被拆坏的,“这是一种幸运,能把爱好变成职业”。同样的工具在匠人戴天方手中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去年某项目产品需要在金属块中打入一个直径与深度比为1:40的细深孔。这需要专业钻孔机才能作业,戴天方用普通的麻花钻配合钻枪,及时降温缓慢操作,实现了几十万设备完成的效果。 封晓东摄影

  当代匠人的巧手匠心。数控车床刀具切削材料时的力道和角度,都需要恰到好处、不差毫厘。金属工件壁厚0.5mm,控制误差0.05mm,这是相当于一根头发丝1/3的厚度。薄如蝉翼的金属工件,戴天方师傅做的到! 封晓东摄影

  当代匠人的巧手匠心。数控车床刀具切削材料时的力道和角度,都需要恰到好处、不差毫厘。金属工件壁厚0.5mm,控制误差0.05mm,这是相当于一根头发丝1/3的厚度。薄如蝉翼的金属工件,戴天方师傅做的到! 封晓东摄影

  戴师傅在车床前给徒弟讲授着技术要领,手把手地耐心指导和教授,总是把工作为重要的传承使命。 “生产任务是最好的老师,人才是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培养起来的。”“师傅有担当,徒弟才会有底气。”这是戴天方班组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和特色。从2004年成为数控三组的班组长至今,戴天方一直把教授徒弟,培养年轻技工作为重要的传承使命。 “戴师傅总是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就像是我们的兄长。”戴天方班组成员宋保柱对记者说。2008年12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以戴天方的名字命名了其所在的239厂机械加工部数控三组。几年来,这个班组走出了五位班组长,数位高级技师,近10位获得市级以上数控比赛优秀成绩的选手。 封晓东摄影

  戴师傅在车床前给徒弟讲授着技术要领,手把手地耐心指导和教授,总是把工作为重要的传承使命。 “生产任务是最好的老师,人才是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培养起来的。”“师傅有担当,徒弟才会有底气。”这是戴天方班组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和特色。从2004年成为数控三组的班组长至今,戴天方一直把教授徒弟,培养年轻技工作为重要的传承使命。 “戴师傅总是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就像是我们的兄长。”戴天方班组成员宋保柱对记者说。2008年12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以戴天方的名字命名了其所在的239厂机械加工部数控三组。几年来,这个班组走出了五位班组长,数位高级技师,近10位获得市级以上数控比赛优秀成绩的选手。 封晓东摄影

  戴师傅在车床前给徒弟讲授着技术要领,手把手地耐心指导和教授,总是把工作为重要的传承使命。 “生产任务是最好的老师,人才是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培养起来的。”“师傅有担当,徒弟才会有底气。”这是戴天方班组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和特色。从2004年成为数控三组的班组长至今,戴天方一直把教授徒弟,培养年轻技工作为重要的传承使命。 “戴师傅总是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就像是我们的兄长。”戴天方班组成员宋保柱对记者说。2008年12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以戴天方的名字命名了其所在的239厂机械加工部数控三组。几年来,这个班组走出了五位班组长,数位高级技师,近10位获得市级以上数控比赛优秀成绩的选手。 封晓东摄影

  “这活儿交给戴师傅,我们晚上睡得踏实”,某型号主任设计师曾这么说过。那是院重点产品油箱试制阶段,工件结构复杂、极易变形、制造成本高,面对首件生产,别人都直摇头,不敢上手,重担又落到了戴天方的身上,他遇事不慌,系统地分析几何参数,修改优化工艺方案,产品首件试制一次性成功。厂工艺副总师的一篇《他为什么要先加工一个 30的孔》更是把戴天方“把活干到精致”这个“强迫症”从工艺原理的细节上进行了揭秘。 封晓东摄影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