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空军老兵绝活:十六七秒内识别30余种油料(图)

2016年09月13日 14:4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张治伦 空军某场站油料化验技师,二级军士长军衔,荣立三等功1次。 邓 亮摄

  “先看底部有没有水和杂质,再看中间有没有细小纤维……”每次进场保障飞行,张治伦总会习惯性地反复提醒徒弟,如炬的目光却始终不离开油样。初秋,跨昼夜飞行训练正紧张实施。随着一架架战鹰在落日余晖中归航,各类保障力量再次繁忙起来。

  航空油料,被称为战鹰“血液”。油料化验技师,犹如医院的血液化验员。张治伦的任务,是带领油料检测分队做好加注前的把关,确保战鹰输入健康“血液”。这一切,必须在飞行训练由昼间转入夜间的短暂“空档期”快速完成。

  “质量合格,可以加注!”眼观、手摸、鼻闻……张治伦有条不紊作出结论,语调中透着果断,黝黑的脸上泛着干练。

  快速进行油料识别,是这个42岁老兵的绝活。他能在短短十六七秒内,识别30余种油料。为了这精准快速,他一有空就目不转睛观察油料特性,手、鼻、耳并用辨识,再蒙眼快速识别。他常常因吸多了油气吃不下饭,硬是练出了独门绝技。

  今年3月,部队展开跨昼夜飞行,“血液”消耗量猛增,一批批航油源源不断运来,每周四五百吨,张治伦和战友深夜加班检测,常常头一抬天都亮了……

  “要检查蒸发性、腐蚀性等11项数据,出不得丝毫差错。”说起业务,平日里言语不多的张治伦滔滔不绝。

  一身白大褂,手持试管烧瓶,“摆弄”近30种精密仪器……多数时候,张老兵处于这样的战斗状态。然而,他的战场,绝不仅仅在化验室。

  “派出一辆加油车、一辆运油车,奔赴野外机降场担负航油保障任务。”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半个月,部队接到紧急命令。当时,张治伦已连续超负荷工作十余天。

  “必须首先彻底清洗运油车油罐!”这是张治伦领受任务后的第一个念头。强烈地震使通往机降场的路坑洼不平,如油罐内残留杂质,颠簸后污染油品,必将影响飞行安全。

  救灾就是战斗!他立即带领战友连夜清洗。他穿上防静电服,戴上防毒面具,拎着工具抢先扎进油罐。胸闷、头晕等不适感很快袭来,罐内残留的有害油蒸气也升腾开来,穿过防毒面具与他被汗水浸透的面庞间的缝隙,直冲呼吸道,呛得他咳嗽不止。在战友催促下爬出油罐休息片刻,他又抢过工具钻了进去……

  战鹰加注“血液”,腾空而起,飞向灾区!蒙蒙细雨中,连续忙碌了十余个小时的张治伦,长长地舒了口气。

  “战机飞天绝非儿戏,不能带丝毫风险。”为战鹰“验血”17年,经历过3次调动,3次转隶,1次部队因改革撤销番号,他这股较真劲儿却从未改变。

  印象

  发扬“匠人精神”

  ■油运股长 伍 剑

  为战鹰“验血”,是一件细活、苦活,没有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干不好。张治伦能在这个岗位上坚守17年,用句当下流行的词讲,他具备了可贵的“匠人精神”。强军路上,技术兵种需要这种职业操守和精神特质。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