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让我做你们守望祖国的眼睛(2)

2019年04月03日 06:2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荣院”院长陈继强从张顺京身上看到了一种“值得大力宣扬”的精神。这位来到“荣院”30多年的院长说:“精神上的残缺,比身体上的残疾更可怕。”

  临近清明,渭南各地的老战友也来到陵园看望张顺京。战友相聚,一首《怀念战友》大合唱,不禁让人追忆起那些牺牲在南疆的战友。

  “我能活着回来,是那些牺牲的战友替我挡住了子弹。”老兵李鸣右耳被炮弹炸聋,听不太清周围人说的话,自己喃喃自语。“以前家里穷,饭都吃不饱,大家都想打完仗能回家过好日子……”

  “那就保重身体,多活几年,替战友们好好过过今天的好日子!”李鸣还没说完,张顺京就打断了他的话。

  张顺京说自己一生坎坷,但是没给死去的战友丢人。每年清明,面向西南给牺牲战友烧纸钱的时候,张顺京总会重复一句话:“当初你们没有白救我这条命。”

  你们曾经盼着的幸福生活,终于实现了

  陵园是烈士们生命的终点,却是张顺京女儿张文娟生命的起点。33年前,女儿张文娟在这里出生,成了这里唯一的“土著居民”。

  在女儿眼中,父亲有些“迷信”。

  胡海燕有一次犯脑瘫,是在前往“荣院”的路上。恰巧一位朋友路过,赶紧扶着胡海燕去医院,“再晚一步,人就没了”。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张顺京身上,一次在河边,一辆摩托车醉驾直接冲张顺京而来。车倒了,张顺京竟然毫发无伤。

  张顺京常对女儿说:“是陵园里500多位烈士在保佑我和你妈呢!”

  每周五晚上是张顺京夫妇最幸福的时刻。儿子、儿媳、孙子、女儿、女婿都会到陵园看望他们,7口之家在小屋里共享天伦。

  小屋外,天福堂前,两棵巨大松树高高挺立。那是张顺京37年前刚来陵园时种下的,如今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当年住在陵园里的这对夫妻,如今开枝散叶,子孙满堂。

  床头的窗台上放着两张旧照片,那是张顺京夫妇双方父母的遗像。

  “他们吃过的苦,太多了。”张顺京家里有兄弟姐妹8个,老母亲每个晚上都是又纺线又纳鞋底,变卖成钱供孩子们上学吃饭。胡海燕说自己嫁到张家时,一年到头都是吃苞谷面。

  “你看现在的年轻娃还把好衣服往破整……”女儿张文娟牛仔裤上的一条“破口”,张顺京始终看不惯,也理解不了。说话间,胡海燕让家人尝尝她今天蒸的白米饭,她在蒸米时滴了几滴香油,“我跟抖音上学的”。

  1982年,就在张顺京和新婚妻子住进烈士陵园的同一年,华山也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以前都没有路!”张顺京依然清楚记得当年华山的冷清。靠近华山风景区的烈士陵园四周全是荒地,没有一户人家。“到处都是小土路,一到雨天根本没法走”,后来,一条宽敞的“华山大道”从火车站一直修到了景区门口。

  今天,华阴县已经成为华阴市,地方全年生产总值突破了70亿元大关,华山北站停靠的高铁,也让华山风景区的年接待游客量达到了800多万人次。

  昔日荒无人烟的烈士陵园外,一条繁华商业街拔地而起……

  2015年9月3日,张顺京看着新闻里威武雄壮的分列式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器装备,心脏激动得砰砰乱跳,“攒劲很!”

  那天,关掉电视后,他独自一人前往陵园后侧的香炉边点燃了一堆纸钱,边烧边落泪——他要把今天祖国的富强和军队的强大汇报给陵园里的烈士英灵们。

  张顺京守的这块陵园,其实很小,占地面积只有12亩。但张顺京说陵园很大,“里面躺着的都是民族的脊梁”。

  在这12亩的陵园里,长眠着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将领、长征中的红军英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魂……这500多名为捍卫国家尊严、争取人民解放而牺牲的革命英烈,默默诉说着过去100多年来艰难的民族复兴之路。

  平日里,张盘石总会看见父亲独自坐在陵园门口那张石桌前,默默地望着门外的繁华街道。人少的时候,张顺京喜欢在陵园里转悠,今天在这个墓碑前坐坐,明天在天福堂哪个骨灰盒前看看,嘴里时不时喃喃自语,谁也不知道他说些什么。

  “天福堂这三个字多好啊,你们曾经盼着的幸福生活,终于实现了。”有一次跟着父亲打扫天福堂,听到父亲这句喃喃自语的话,张盘石终于明白了老父亲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张顺京说,他最大的幸福和价值,就是“做那些先烈们的一双眼睛,看着祖国一天天繁荣富强”。

  烈士们可以安息了,娃娃们记着他们,祖国的未来记着他们

  “才23岁,这么年轻!”

  “前面还有一个19岁的呢……”

  一位23岁的姑娘用抹布擦去烈士墓碑上的灰尘,碑文中一句“终年23岁”的文字冷不丁一下扎痛了她的心。

  这位姑娘是华山旅游公司售票中心的普通员工。3月15日上午,她和30多名同事来到张顺京所守的烈士陵园义务扫墓。

  近年来,前来祭奠扫墓的人越来越多。张顺京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这里会成为这个旅游城市的“热门”地标。

  2012年,华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在华山烈士陵园挂牌。今年年初,华阴市政府决定拆迁陵园右侧建筑,让每一位来华山旅游的游客都能看到华山烈士陵园。

  每逢春节、清明、国庆等节日,是张顺京最忙的时候。去年清明,华山烈士陵园一共接待了60多家学校和单位,“等待参观扫墓的队伍都排到大门口了”,张顺京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中午饭,儿子张盘石也帮着父亲维持秩序。

  “我都快站不住了。”张顺京承认非常辛苦,但这份苦他“吃得高兴、吃得愿意”。

  时光倒回到20多年前,鲜有人来拜访的华山烈士陵园和守卫它的老兵,一起迎来了大荔县的一群学生。

  直到今天,一说起当年那群远道而来的孩子们,张顺京的脸上就会不由得绽放出灿烂笑容。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仿佛永远印刻在这位老兵的脑海里。

  那群孩子们的到来,更加坚定了张顺京的坚守。“烈士们可以安息了,他们的血没有白流,娃娃们记着他们。”张顺京说,这些娃娃就是我们的未来。

  从那以后,除了守陵,张顺京又开心地干起了一份新工作——为学生们义务讲述烈士英雄事迹。

  张顺京曾收到一沓厚厚的信。来信者是一群曾经的“失足少年”。这些少年不思学习,甚至想辍学去“混社会”,张顺京便给他们讲烈士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最终让他们迷途知返。长大成人后的那群孩子,陆续写信给张顺京,“感谢张师傅的再造之恩”。

  除了这些信,张顺京还特别珍视烈士陵园的来宾留言簿。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把留言簿往前翻了一半,有一行竖着书写、占满整张纸的字,十分抢眼。这是几年前的清明节,一群小学生来陵园祭奠烈士后写下的。在这行字的下面,是15个认真而又稚嫩的签名:李新雨、吴雨轩、田佳怡……

  笔者采访的那天下午,陵园附近岳庙中学的两位高三女学生,背着书包走进了陵园。两位女学生用手轻轻抚去墓碑上的尘土,在每一座烈士墓碑前低头默哀……

  每当看到这情景,张顺京都觉得37年来守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太值了”。他也特别想对自己牺牲的战友和那些烈士英魂说:

  “你们的牺牲是值得的!祖国的未来,一定阳光明媚!”

  图①:1993年,张顺京一家四口在陵园门口合影(图片由张顺京儿子张盘石提供)。图②:2019年清明节前夕,张顺京为前来祭奠扫墓的人们讲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图③:在陵园两侧,196位烈士静静躺在墓碑下。图④:俯瞰华山烈士陵园,这处松柏成荫的小院仿佛四周繁华楼群中的一片绿洲。雷兆强摄

  雷兆强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