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期 须攻克六大体制“硬骨头”

2003年09月23日 12:38

  中新网9月23日电 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历时25个年头,回首25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改革历程,改革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由微观到宏观地不断推进,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初步建立。但同时也必须承认,中国的改革大业还没有完成。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就发表文章,全面分析了中国目前所处的改革关键时刻以及中央在哪些方面将进行下一步的改革部署。文章写道,中央已经决定在今年10月份召开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将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新的具体安排。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而且意味着中国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文章中对目前改革的症结描述到,中国已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不仅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旧的权力部门和国有垄断行业的利益格局尚未打破,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而且一些新建立起来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还有许多漏洞。具体表现在:

  一是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增加政策透明度和统一性、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事务干预、正确行使对经济和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

  二是国有大企业机制不合理、社会负担重、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垄断行业的大企业缺乏优胜劣汰的压力,在经营机制、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整个社会和消费者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条块分割和行政干预投融资活动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四是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相关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投资服务体系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不充分。

  五是金融体制和证券市场的制度设计存在较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业不良资产比例较高,金融监管比较薄弱,金融风险隐患增大。

  六是社会信用严重缺损,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七是收入分配制度尚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比较滞后,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的新机制还很不完善,社会稳定的“安全网”还有很大漏洞。

  文章重点指出,之所以在前一阶段的改革过程中会出现上述矛盾和问题,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仍有较强的惯性。

  文章同时提醒道,25年未啃下的“骨头”肯定是“硬骨头”,文章称,新阶段的体制改革任务包括以下六大方面:

  一,对目前体制中残留的、也是最难攻克的计划经济体制核心部分进行最后攻坚

  二,对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体制和权力结构进行彻底调整;

  三,对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和上层建筑进行大胆创新;

  四,对政府机构和官员队伍进行大力精简;

  五,对旧的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和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不合理的利益格局进行根本调整;

  六,对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政府过当干预经济活动的执政方式进行彻底改革。

  文章说,改革进入攻关阶段,必须充分认识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全党特别是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提高深化改革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从约束自身权力和规范自身利益入手,当好自我改革的表率,带领全国人民向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做法、旧体制发起最后的冲击,力争早日建成健全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韩保江)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