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25日 星期四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关注未成年人: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

2004年03月25日 16:33

  中央近日发出文件,呼吁全社会重视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并称此事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足见玆事体大。

  当前的社会,勤奋进取、正直自尊的青少年当然大有人在,不过“问题孩子”也确实不少。这里有三个大背景,一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所谓“家教”越来越宽松了;二是电视和网络的发达,使孩子们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了。三是社会的价值观和成年人的人生观不断变化,对孩子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报道说,现在未成年人犯罪进入了高峰期,以北京市为例,现在每年判处的少年犯,大约是二十多年前的十倍。有人责怪现在的孩子缺乏爱心、缺乏宽容,过于自私。其实,更值得成年人深思的是,孩子们为什么会变得这样?

  八十五年前,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我们怎样做父亲》。当时正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了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了孩子。鲁迅先生从社会的层面分析了孩子们变化的原因,又从成年人的角度探讨培养孩子道德的途径。在谈到如何应对社会上丑恶现象对孩子们的影响时,他说:“还有一种,是传授些周旋方法,教他们顺应社会。这与数年前讲『实用主义』的人,因为市上有假洋钱,便要在学校里遍教学生看洋钱的法子之类,同一错误。社会虽然不能不偶然顺应,但决不是正当办法。因为社会不良,恶现象便很多,势不能一一顺应;倘都顺应了,又违反了合理的生活,倒走了进化的路。所以根本方法,只有改良社会。”这句话至今仍有震聋发聩的作用。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只能通过塑造美好的社会和社会道德体系,才能实现。

  一些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如要找根源,基本上都出自成年人。当然也有一些来自社会,比如说来自网络和电视,但成年人面对各种意识和观念时所采取的态度,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父母要求孩子有爱心,自己就得首先善待他人;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宽容,自己就得首先能原谅别人;社会期望孩子们有理想,那全体成年人就首先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理想。我们不能想象在成年人抵不住道德冲击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先抵住。对此,鲁迅先生在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中,也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他呼吁成年人“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孩子)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说,“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今天做这件事似乎依然很艰难,但也依然很伟大,很要紧。

  来源:大公报 作者:东方旭

 
编辑:陶光雄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