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4月01日 星期四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纵横中国》:博大中华 渴望观众的智慧

2004年04月01日 21:21

  一个下午,我拨通《纵横中国》的宋导的手机说明节目调查的意图后,宋导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她非常希望和观众做更好的互动,更多的听到观众们对节目的反馈。很长一段时间,节目组处在只顾低头做节目,无法了解观众的需要的情况下,心里非常不踏实。在明年,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网络了解观众和网友对《纵横中国》节目的意见,并希望大家更多的提供线索和创意,以使节目更贴近观众的口味,实现观众对节目的需求。

  《纵横中国》给海外华人以“家”的感觉

  宋导介绍说,《纵横中国》是一档大型演播室辩论节目,以向世界介绍中国为宗旨,联合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共同打造。节目开播以来,《纵横中国》的足迹已经走过山西、重庆、江西、安徽、河南、四川、内蒙古、贵州、吉林、广西、澳门、陕西、湖北、海南等地。宋导说,她听到一些台湾驻京记者表示,《纵横中国》这样的节目很适合在台湾播放,有文化中国的亲和力;而对远在荷兰、比利时、马来西亚、北美、韩国等地的华人观众来说,这是他们在海外收看到的最有“家”的感觉的节目……

  《纵横中国》节目内容侧重中国各省的历史、地理、方言、人物、民俗、艺术、政治及经济等中国文化地理的问题,设现场嘉宾回答、辩论及强烈地域色彩和风格的艺术表演。

  通过网络加强互动

  宋导认为,做电视节目不能只顾低头干活儿,了解观众的需要以适当的对节目做出改进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作为像《纵横中国》这样一档宣传传统文化和知识的谈话节目,观众的声音必不可少。因为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众人出力才会有层出不穷的新点子。所以,在明年的节目中,节目做出的重要改进就是加强和观众的联系,听到更多的来自观众的声音。宋导对曾经受到的观众意见记忆犹新,她说:“我们曾经收到一些来自观众对节目的评论和建议。有的观众对某一个地方非常有研究,在来信中表达出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对节目的制作非常有帮助,但对方没有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我们无从找到他们,非常希望能跟他们建立联系更多的了解对节目有帮助的信息。”

  观众中征集嘉宾

  此外,节目组对明年计划做出的一项重要改进就是希望明年能从观众中征集谈话嘉宾,希望以此达到扩大嘉宾来源和层次的目的。宋导表示,节目组希望观众能自告奋勇报名上节目,表达自己对文化、地理、历史等某一方面的观点。具体要求嘉宾对该地区的人文、历史、风俗、地理或民生经济有比较深入透彻的了解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希望嘉宾有一些特殊观点和特殊角度的观察。目前,征集嘉宾这件事还是制作组的计划之一,但编导希望这一计划能在明年的节目中落实下来。

  此外,《纵横中国》节目明年还将以演播室现场结合外景为主要形式,会适当增加一些互动问答题,并增加和观众的对话。

  主持人胡一虎:《纵横中国》是我最大的收获

  主持《纵横中国》是个临时的意外。当时因为小莉身体不便,我从第三集接场,碰到了王鲁湘和宋导。这是我第一次在内地做节目,他们俩就像我的“贵人”。只要你想到什么,他们都全力配合你。如果没有这样的团队,我也不会有那么大的热情,那么大的动力。

  主持《纵横中国》节目最大的痛苦在于,我对内地文化不熟悉。我不知道怎么主持,综艺类的我不会主持,又不能从新闻角度来做。我就把我的个性融入新闻的角色,形成现在这样的风格。我开始很担心内地观众能不能接受,后来的想法是:其实无所谓,我就是一个不懂的人来学习。

  现在我也爱上了《纵横中国》。这个节目让我改变很多,在那里,我吸取到各省文化的“氧气”和让自己学会去包容的“和气”。《纵横中国》是我最大的收获!

  “知道分子”王鲁湘明年继续“纵横”散发知识魅力

  《纵横中国》的固定嘉宾王鲁湘刚刚被《新周刊》评为“2003年度知道分子”。他借助纵横中国节目示范了一位学院派的知识分子通过电视向公众释放知识能量,转向知道分子的历程。这位电视布道者及他的知道分子同行们,从坐而论道转身与公众对话,共同提升着中国电视机中国传媒的思想品质与知识视野,试探出了中国文人价值最大化的另一出口。

  王鲁湘对此表示:“‘知道’在中国是一个很广泛的词,只要是了解了事件基本层面的信息,就可以说是知道了。而知识是在知道之后,进行过分析、辨别之后得来,有时是带有偏见的。我是网盲,从来不上网,一开始听说我是知识分子的榜首人物,我真是不敢当,后来搞清楚是‘知道分子’,我就坦然多了。”这些著名教授是因为常常在电视中露面,而被评为“知道分子”的,对此王鲁湘说:“知识最早就是一对一面口传授的,像孔子、老子、苏格拉底等一批中外学者当初都是滔滔不绝的‘口力劳动者’,只是后来出现了纸张和印刷术,才让知识有了书本载体,而这种默写默语,使知识分子成为了沉默的人。这也就让一些人形成了偏见,以为知识就是要间接传播,于是对在电视上频频露面的学者有了自己的看法。”

  教授是学者,这是无可质疑的,而现在电视让这些教授添加了明星的色彩,不少人对此表示不理解。王鲁湘自己并不介意当电视明星,他说:“能这样我真是太幸福了,学者就是思想的生产者、文化的劳动者,其劳动成果不是藏之深山,而是要传播的,电视让这传播更广泛。”对于观众这种潜在的反感,王鲁湘说:“引起大家的反感,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好,一方面是这些反感来自学术圈一些人的声音,这为什么,我不说大家也就可以明白。”

  明年,王鲁湘不仅将继续在《纵横中国》节目中传播知识,还将主持凤凰卫视的另一档节目《世纪大讲堂》,和众多教授专家当面对话。

 
编辑:贾靖峰
相关专题:凤凰卫视八年辉煌路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