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自然奇观 台风叵测

2004年08月23日 10:45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本刊记者/方玄昌□黄步红

  即使较为准确地预测到台风登陆的地点和时间,人类也难以预料台风的全部行为,因而难以预测它的破坏力

  8月12日晚,今年第14号台风“云娜”登陆浙江省。

  这是1956年以来该地区经历的最强一次台风,强台风登陆后局部最大风速达58.7米/秒,沿海地区普遍风力达12级以上;台风波及范围广,7级风圈(台风自中心向外强度逐渐降低,以7级风所及为边缘,其覆盖范围即为7级风圈)半径500公里,10级风圈半径近200公里。

  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至少115人死亡、1800多人受伤。

   台风按“指令”到达

  这次突如其来的强台风,却自从它产生开始,就一直受到人类的监视。

  8月8日“云娜”的雏形——一个强大的热带气旋——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9日,中央气象台就发布了热带风暴消息(当时还只是热带风暴)。1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台风警报,内容包括台风登陆的时间和地点。12日凌晨,气象台发布了台风紧急警报。在警报和紧急警报中都提到了台风中心距离浙江温岭有多远。12日晚上8点钟,台风在浙江温岭如期登陆。

  “目前对于台风,人类有很好的监测手段。中国有‘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监测卫星,主要监测目标是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台风生成区域)。”国家气象台中短期天气预报专家乔林告诉本刊记者,“一旦台风在这些区域生成,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被我们捕捉到。如果台风到了近海,我们用‘多普勒’雷达,不管是在洋面上还是近海,都可以很好地跟踪。”

  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做24小时预测,对台风登陆位置的预报误差是120~150公里,48小时预测的误差是200公里。这一次,登陆地点的预测误差更小得异乎寻常 几乎是毫无偏差地预测到了是在温岭市。“这有一定的偶然性,不一定每一次都会这么精确。”乔林说。

  风暴变幻莫测

  据乔林介绍,目前中国的台风预报水平属于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这个“水平”指的是台风的主观预报水平。所谓主观预报,就是在利用仪器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客观预报结果,在此基础上加上人为修正来确定台风未来的走向。从过去经验看,主观预报的准确度基本都比客观预报的要好。

  “台风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太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左右。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依据经验来判断它的可能变化。”乔林说。也就是说,现代的仪器技术迄今依然不能适应风暴的变化。

  大气的复杂变化使现在的预报工作依然不能做到足够的准确——正因这样,在台风真正抵达之前,人们往往未必完全相信预报。

  “过去10~15年内,虽然飓风(飓风和台风分别是不同地区对强热带风暴的称呼)预报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一个很长的海岸线遭受一次飓风袭击时,哪怕是很小的变化都能够对预测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专家里查德·帕如是说。

  “你可以将飓风想象成河流中的一片叶子,”威斯康星州的大气科学家克里斯托福·维尔登比喻道,“飓风随着气流不断变化着,气流控制着它的方向,正如河水控制着叶子的方向一般。而一个小小的漩涡都能够影响到叶子的方向。”

  其它因素也能够影响风暴的方向。一些来自风暴内部的影响因素——例如,风暴内部的雷暴活动,以及其它一些还无法监测到的因素,常常逃过卫星或者追踪它的飞机的耳目,却又能够影响风暴的踪迹。

  而预测飓风强度的难度又超出了预报路径的难度。维尔登解释道:“较高的海洋温度能够引起飓风的强度发生突变,一个强度的突变又能够反作用于风暴中的环绕风——即飓风内部的小型风暴——所有这些又能够反过来改变飓风路径。”

  科学家正试图通过卫星搜集到更先进的信息。“我们正在使用新的微波工具来了解风暴内部结构的秘密,例如雷暴。”维尔登说到,“我们需要做得更好——90%的准确率并不是最好的,我们需要达到95~98%。”

  破坏性的困惑

  “云娜”被准确预测后依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只发生在中国——很多时候,科学家都不能准确估计风暴的破坏力。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正在苦苦研究,希望能够揭开去年9月登陆哈利法克斯的Juan飓风具有如此强大破坏力的秘密。

  预报中,Juan飓风是一个二级飓风,但后来,它造成的破坏相当于一次三级飓风的强度,加拿大的气象学家彼特·保尔这样说。

  科学家将飓风分为五类。一级风暴的风速最低,五级的最强烈。这个标准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估量飓风到来的规模、产生的破坏力的大小。“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告诉人们破坏程度的大小,那分类就失去了意义。”保尔说道。“人们需要知道,一定的风速对我们的住房有何影响?对我们的树林有何影响?”

  美国森林学家大卫·苏特兰说,风暴对树林的袭击对象主要是年老的树木,以及一些特定品种的树木。“比如说,红云杉在飓风中似乎更容易兜住大风,从而被连根拔起。”并且,苏特兰注意到,暴风过后,一些地方树林被夷为平地,而就在不远处,树木却站立在那儿。苏特兰认为,飓风制造了“风弹”——或者说是风暴中包含的小风暴,它们被苏特兰看作是一系列的“迷你龙卷风”。

  一个成熟的台风,爆发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万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其威力之大可想而知。

  风暴无定律

  那么,从长远的观察来看,强台风的出现是不是会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呢?

  “的确有科学家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来寻求一种模型以预测强风暴何时来临。但就现在看来,要准确地找到它的规律还很难。”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专家杨义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这种研究的前景不敢乐观。

  杨义文告诉记者,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一般认为,厄尔尼诺效应可能会对台风发生的频度产生影响,但还没有明显的证据能证明它跟台风强度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另外,统计数据也没有找到全球温室效应引起的升温跟台风频度、强度之间的必然联系。相反,近七八年来,无论是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还是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数量,都比上世纪50~70年代少了相当多。

  从这种情况来看,除了按季节变化之外,台风在大的时间跨度里几乎没有明显规律可寻。-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