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浮世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政府介入给流行音乐带来什么?

2004年07月21日 13:52

  早已习惯耳边不断传来的大小音乐赛事消息。日前又闻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期间将举办全国流行音乐新人选拔赛,让人心中一动的是其举办者竟然是文化部。政府部门首次介入流行音乐赛事,这着实是个迟到而新鲜的话题:活跃于百姓中20多年的流行音乐,终被官方承认,纳入艺术管理的视野。

  如果溯源的话,国内的流行音乐历史可以追踪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但真正意义的流行音乐在内地崛起,是随着两喇叭录音机的普及和邓丽君、刘文正等港台歌手的磁带传入中国内地,并且风起云涌。但它的发展一直独立于主体之外,而且起初的发展情势可谓举步维艰。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同时,流行音乐也曾为许多受到传统观念束缚的人们所不理解。

  应该说,20多年前,在流行音乐出现之初,作为一种新鲜事物,人们久被禁锢的耳朵一下子还搞不清这是伤风败俗还是正当精神享受,于是对它不能完全接受。随着音乐茶座的引入、音乐卡带的流行以及卡拉OK的大肆涌现,随着一首首好歌被广为传唱、一批批歌手为人们津津乐道,流行音乐逐渐进入大家的日常生活,融入我们的喜怒哀乐。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歌手的磁带、CD,听偶像的演唱会,或是与朋友去卡拉OK,是时下都市人尤其是年轻人再平常不过的消遣娱乐方式。在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的支持下,一个个制作、出版、发行和演出流行音乐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笋。流行音乐早已不仅仅是文化现象,更擎起了文化产业的大旗。繁荣文艺,发展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文艺事业,应是政府的分内之事,而面对这样庞大的文化市场,政府部门也不该视而不见。

  流行音乐的发展,基本上是在市场机制下经过自然筛选的,于是它的呼吸中不免带着商业的味道。这本无可指责,但是如果其创作者及演唱者们也完全沉浸在这样的空气里,我们就不能指望流行音乐能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低俗。从这个圈子中,不时传出各种丑闻,是真有其事还是借机炒作,已没有太多人关心,只要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就有利可图;还有那些时常爆出的流行音乐赛事和评奖丑闻,层出不穷的虚假排行榜,演唱会上人人喊打的假唱……流行音乐需要行业内部的自律与调整,同时也期待着政府部门能够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规范。

  繁荣流行音乐,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与流行音乐界的共同努力。政府介入流行音乐,不是包办流行音乐百事,也无法统管流行音乐的全部,它的作用其实就是要维持流行音乐的商业操作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平衡,使流行音乐的发展既能循着音乐的艺术规律,也符合文化产业运作的市场规律,令人们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也为社会积累更多财富。照此推想,也许有了这次的开头,紧随其后的便是,政府部门将流行音乐纳入产业规划,调整相应的文化产业政策,提升流行乐人整体素质从而推动乐坛新陈代谢,打击盗版等等举措。

  曾经作为流行音乐发展的旁观者,政府部门“清高”了20多年,此番明确地以当事者身份介入,是会迷失其中,还是大有作为?我们惟有拭目以待。

  来源:《人民日报》(2004年07月21日第九版) 作者:沈路涛 周玮


 
编辑:王小源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