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与西方比我们审美教育太落后

2005年01月24日 13:34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三日电 题:“与西方相比,我们的审美教育太落后了!”

          ——专访徐悲鸿之子徐庆平

                   作者 周兆军 毛燕

  很多年过去了,但徐庆平依然清晰地记得一九八一年他第一次走进法国卢浮宫参观时的感受。给他极大震撼的不仅是那里的几十万件艺术藏品,更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在卢浮宫第一展室的各国建筑模型前,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提问:“希腊、罗马的建筑美与哥特式的建筑美有什么不同?”

  他感慨:“西方国家如此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审美教育,让孩子们不光了解自己国家的艺术,还要学习其他民族的艺术。与西方相比,我们的审美教育太落后了!”

  徐庆平是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之子,一九四六年出生于北京,自幼随父学画。青年时代,他与父亲的众多朋友、学生交往切磋,聆受教益。在学习中国绘画艺术之后,他又赴欧洲留学多年,获美术史博士学位。

  和其父一样,骏马是徐庆平特别爱画的动物。但他不满足于模仿前人,在继承父亲大写意技法的同时,坚持以马为师,深入农村、马场写生,捕捉马的动感神态,形成了自己笔墨潇洒,生动传神的画马风格。

  一九九九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建了艺术学院,并命名为“徐悲鸿艺术学院”,聘请徐庆平为院长。

  创立之初,徐悲鸿艺术学院就在教学上强调“四个基础”,即人文基础、手绘基础、计算机基础、外语基础,这与徐悲鸿当年主张的“重视基础、师法造化、中西结合、提倡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一脉相承。

  在父亲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徐庆平提出了“大美学”的概念,并将这一理论概括为“三个结合”:音乐与美术的结合,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结合,专业艺术与公共艺术的结合。

  在徐悲鸿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要学音乐,而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样要上美术课。研究美术理论出身的徐庆平引用父亲的话说:“看一张画能看到流眼泪的不多,但很多音乐一听就会流眼泪。”在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影响方面,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将产生积极效应。

  纯美术与专业美术相结合的理念,使该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从一开始就着眼于社会需求。除了传统艺术教育中的音乐与美术外,学院还创办了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和景观设计等专业。在教学中,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大量纯美术的技巧,徐庆平认为,学设计艺术的学生,一定要有好的手绘基础。纯美术是设计艺术的核心和基础。

  成立五年来,徐悲鸿艺术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去年十月的建院五周年庆典上,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对首届毕业作品展给予这样的评价:“你们的作品不比徐悲鸿先生指导的学生的毕业作品逊色,你们没有悖离中国人民大学的希望和荣誉。”

  徐庆平认为,艺术教育在民族复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总是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推动社会的发展,而艺术科学也是不能偏费的。艺术的核心是审美,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是伟大的。

  “中华民族在古代很懂得审美,到了清代,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因循守旧,走向衰微。”他说,“徐悲鸿先生正是在中国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在艺术上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借鉴西方先进技法,为建立科学的美术教育体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编辑:赵莉】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