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 中新网版权申明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人民日报:运动员的价值如何“开发”

2005年02月01日 07:11

  连日来,中国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对跳水运动员田亮的处罚决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议论。从本质上说,“田亮事件”是运动员在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与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或者说是现行的管理体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结局。

  “开发”不能照搬外国模式

  应当承认,运动员开发个人价值的意愿有其正当合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承认并尊重个人价值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对体育的渗透,运动员的商业价值、竞技体育的商业价值都在日益凸现,这也是有益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趋势。

  不过值得深思的是“个人价值最大化”到底该怎样理解?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刻苦训练为国家赢得更多的荣誉,还是见好就收及早找退路?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带来不同的选择。就算从经济的角度看,所谓“个人价值最大化”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欲望没有止境,拥有多少才会满足呢?

  今天的奥运冠军们已经足够幸运。他们在世界最高竞技舞台上升国旗、奏国歌、扬国威的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丰厚回报。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对运动健儿大多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十分有限。1984年中国第一批奥运会金牌选手的奖金只有6000元人民币。短短20年间,奖金数额节节攀升。雅典奥运会后,国家奖励每位金牌选手20万元人民币,而各省区市的奖励更是超过了这个数字而且很多省市还奖励了价格不菲的商品房。此外,大量来自民间的重奖更是难以计数,保守估算每位金牌选手获得的奖励至少在200万元人民币左右,田亮、刘翔这些人气旺的选手得到的更多。这与他们前辈的境遇真是天壤之别。从全社会范围看,奥运冠军们也绝对属于“先富起来的”那部分。

  的确,与世界体坛的巨星们相比,中国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依然微不足道。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4年全球体育明星收入排行榜的前10位选手中,年收入最少的也超过2000万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富翁”们均来自职业化和商业化程度极高的高尔夫、赛车、足球、拳击、网球、棒球、橄榄球等项目,而这些项目恰恰并非中国选手所擅长,国内如姚明这样极具商业开发价值的选手十分有限。欧美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有非常成熟的体育市场和规范的运作方式以及完备的法律保障。但由于运动员的培养方式以及市场条件的不同,其商业运作手段不可能被中国简单照搬。离开这些现实一味去追问“田亮为什么不能接轨贝克汉姆”,无疑是忘了根本。

  众所周知,从少体校到省市体工队再到国家队,中国运动员的培养都是国家全额投入,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多想想这些,当运动员的自我开发与现行的管理制度发生冲撞的时候,就能多一分心平气和,少一分抱怨冲动,就不会陷入极度自我的泥沼难以自拔。

  “开发”尚有种种现实制约

  从另一角度看,既然运动员是国家的财富,他们的各种价值包括商业价值就更应该被充分挖掘,否则也是一种“国有资产”的流失。开发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既有利于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增强竞技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减轻国家负担。

  对此,管理部门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做了一些尝试,但由于现实的种种制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体育总局的绝大部分管理中心都成立了市场开发部门或者开发经营公司,负责本项目的市场开发和推广,负责接洽运动员的商业谈判。雅典奥运会后,包括田亮、郭晶晶、刘翔、杜丽、李婷、孙甜甜、张怡宁、女排在内的诸多奥运冠军均不同程度地在各种商业活动或商业广告中亮相,绝大部分合约都由各管理中心负责签订。

  但不能否认的是,管理部门的开发依然停留在表层,限制性的规矩多,开拓性的章法少。一方面由于开发人员水平的局限,更重要的原因是各管理中心的工作重心依然放在夺取金牌上,他们不可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去研究市场。只要金牌压力有增无减,商业开发只能可有可无。

  那么是否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比如专业的体育经纪人、体育中介来发挥作用呢?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就明确表示,“刘翔一切商业活动都交给田管中心来负责”。因为他担心中介会为了争取最大商业利益而不惜牺牲刘翔宝贵的训练时间为代价,这种顾虑颇有代表性。另一方面运动员“产权的国有属性”决定了他们高额的开发成本,使中介可以获得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这无形中也打击了体育经纪人、体育中介的积极性。

  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思考。伍兹、贝克汉姆这些体坛巨星们每年参与的商业活动可谓多如牛毛,但他们大都进退自如,在赛场和商场之间从容不迫地转换角色。而中国选手却常常顾此失彼,因为参与商业活动而影响了竞技状态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也说明目前中国运动员职业素养和自律意识的欠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这无疑使得本来就顾虑重重的管理部门对于商业开发更加谨小慎微。

  “田亮事件”是中国体育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新问题,虽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反映出的动向不容忽视和回避。

  尽管诸多问题还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尽管转型中的阵痛难以避免,尽管备战2008奥运会重任在肩,但是体育主管部门依然应当拿出积极的态度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不断累积些微的进步。毕竟,中国体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日报 许立群)

 
编辑:宋方灿】
相关专题:田亮热衷淘金被赶出国家队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