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精神成就“香港之梦”

2005年06月22日 11:29

  香港特首补选提名期截止时,曾荫权获得压倒性优势而自动当选,选举提前结束。有人觉得不够热闹,似乎没有对垒、厮杀的场面就不像一场选战,列位看官不过瘾也。

  其实,这次补选既是顺利的,也是成功的。一切按照选举法例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是竞赛,有竞争,另两位参选人都在尽力争取提名票,并不是“陪跑”。曾荫权从政业绩突出,这次马不停蹄走访市民,倾听各界心声,表现十分落力。尤其他的施政理念,契合香港实际,获得广泛认同,最终众望所归。

  “堡呔曾”是市民对这位土生土长、喜欢戴领结的香港公仆的亲切称呼。他自动当选正反映了香港的社情民意。香港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经济发达的都市。强势的行政主导,历来是香港繁荣的有力引擎。前一阶段,因政治争拗不断,造成一些内耗,削弱了施政效率。走过风风雨雨,港事纷繁,人心思定。广大市民对部分政界人士热衷搞政治争拗感到厌倦,也希望特区政府更能展现行政主导的强势,优先搞好经济,循序渐进地推进政改。曾荫权的参选政纲,把改善经济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管治能力作为未来施政重点,要努力达到“强政励治,缔造和谐,福为民开”,这三点也正是香港的主流民意,与大多数港人的想法都相吻合,可谓心有灵犀。

  高民望承载着高期待。事实上,管治香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多元化的香港社会,需要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避免“顺得哥情失嫂意”;香港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周边的客观营商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当香港的一些传统角色与功能被替代后,经济结构如何走出“中年危机”,要有长远规划。确保经济长久繁荣,仅有“自由行”、CEPA还不够,更关键的是要建立香港本地经济新的核心竞争力,立起香港新的支柱产业,这些都迫切地摆到港人的面前。

  在答市民问时,曾荫权善于抓住香港的核心价值,有清晰的施政思路,遇上挑战时充满信心。他有一个“香港之梦”,要使香港成为“机会之城”、“安乐之乡”,实现这个动人的愿景,还需弘扬曾经创造奇迹的香港精神。香港处处充满机会,成功依赖拼搏。认准的事情,勇往直前,即使寒风扑面,冷雨浇头,不轻言放弃。人们希望性格执著的他,能够带领港人坚韧前行,把香港的建设推向新阶段,早日使“香港之梦”成真。

  有一种说法:未来香港需要一位战略型的领袖人物多于需要一位技术官僚。这话带着几分勉励。曾荫权在报名参选时,填写的职业为“政治家”,他自己为此思量再三。他说,英文politician一词,中文较难对应,“政客”带贬义,“政治家”大了些,“政治人物”又不能表达自己今后专职参政的意思。填表时选“政治家”,表明他志向远大。为政需大小通济,汉代《盐铁论》有言:“治大者不可以烦(烦琐),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香港市民希望他从传统的政务官,迈向大格局、高瞻远瞩、了解中国、熟悉香港的政治家,也希望他是个果断的核心人物,强化施政,带领香港冲破内耗、争拗的困局,再创经济辉煌。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21日文章;作者:连天)

 
编辑:张明】
  相关专题: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补选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