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进入全新互信时代 合作共赢水到渠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中欧进入全新互信时代 合作共赢水到渠成

2010年09月30日 09:26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西方主导世界的格局被逐步打开,于东方崛起的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力量,再次站在了可以长袖善舞的国际舞台上。在此影响下,一种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悄然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与以中国为首的最大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和对决。

  掌控能源摆脱牵制

  美国并不甘心在中国的影响下丢失霸主地位。奥巴马上台后便开始了“重返亚洲”的艰难跋涉,退出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线美国盯紧了东亚。韩国《中央日报》9月27日发表文章称,从韩朝天安舰事件以及中日钓鱼岛事件来看,至少可以确认在东北亚形成了美国和中国的“G2”体系。美国的目标明显是想牵制中国在该地区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其实,在南海主权争端的背后,依然可以看到美国的影子。与此同时,美国还利用联合国大会召开间隙,与东盟举行了第二届东盟—美国峰会,这被《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认为是“美国携手东盟抗衡中国的亚洲影响力”的最新举措。南海成为中美在东南亚地区博弈的大角力场,这个战场甚至延伸到了海盗猖獗的马六甲海峡。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红长期致力于能源问题的关注。他表示,美国之所以热衷于插手地区争端,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掌控能源。

  保障供应迫在眉睫

  事实上,进入21世纪,能源资源匮乏进一步成为国家之间竞争与冲突的重要根源。美国几乎所有战略决定都是为了应对能源安全的需要。美国消费了世界所产石油的1/4,而自身产量不过是其用量的1/3。由于石油在世界经济中的决定性地位,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资源能比石油更有可能引起国家之间的冲突。比如之前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不仅是美国,全球能源体系目前也是压力重重。专家们预测:世界石油开采量到2017年将达到“峰值”,然后开始平稳下降。此间,能源的地缘政治特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传统和新兴的世界经济领袖对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据预测,到2025年世界石油消费将比目前增长40%。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消费的石油将占世界石油开采量的一半。

  由于能源特别是石油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世界能源中心同时也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而世界能源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导致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相应变化,从而形成一幅幅新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

  何世红认为,面对美国的围堵,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如何保证中国未来的能源供应,保持能源运输管道的畅通,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加以研究与认真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作共赢水到渠成

  欣慰的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全球范围内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之间相互依赖进程的发展,国际能源安全的另一种属性,即相互性、共生性与合作性也日益显现出来。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认识到了存在着的共同利益。过去各国解决能源问题时往往采取排他性的做法,现今则趋向对话和合作。

  在此期间,中俄能源全面合作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近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能源合作议题仍是重中之重。中俄原油管道的竣工,则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迈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另外,中国石油企业也已开始“走出去”,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跨国经营,争取共同开发周边国家的油气资源,共同开发中东的油气资源,共同建设输油管道和战略通道,减少经济、政治风险。

  何世红表示,中国还应另辟蹊径,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应用以及能源金融的建设。在此前提下,与欧洲的合作必不可少。目前来看,以新能源发展为起点的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欧中之间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鉴于中国与欧盟在能源和气候安全方面具有相互依存性,共同的利益也导致双方在低碳产业领域内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10月30-31日,“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在两天会期里,论坛将举办金融、能源、城市、文化与旅游、传媒等5个“新的全球合作模式峰会”。来自欧洲和中国能源界的官员和专家精英将就能源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另外,由于论坛上还有关于金融问题的研判,无疑使得能源和金融问题得以高度融合。

  何世红认为,即便是单纯地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欧中合作,也是具有可靠的操作性。在越来越紧密的欧中关系发展中可以看出,欧中之间已经摒弃了以往的政治隔阂,进入了全新的互信时代。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形成美、欧、中相互依存的稳定关系,不以称霸为目的的欧中合作,应该是牵制美国、实现世界共同繁荣的最佳拍档。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