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胜利油田为多样地质条件下石油勘探提供借鉴

2011年06月10日 10:0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被称为石油地质“大观园”和“博物馆”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10日迎来50年大庆。这个中国第二大油田不仅创造了老油田可持续开发的奇迹,也为中国其他油田在多样地质条件下开采石油提供了借鉴。

  胜利油田主体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目前主要工作范围达4.4万平方公里。近16年来,其原油产量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

  虽然其产量客观,但地质开采条件却复杂得令人吃惊。胜利油田原总地质师帅德福用“像一个摔碎了的盘子,又被人踢了一脚”来形容胜利油田的地下状况。而这个“特殊”的盘子,几乎囊括了世界上2/3的油藏类型。

  胜利油田是渤海地区发现的第一个油田。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外国专家曾断言,在渤海湾地区找油“恰恰是最没有前途的”。然而,中国地质专家们坚信在这广袤的土地下面一定能够找到石油,并通过艰难的研究探索,纠正了“近代火山岩浆活动破坏了东部油气”的观点。

  1961年4月16日,华北地区第一口见油井——山东东营构造华8井喜获工业油流,为处于窘境中的新中国石油工业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了渤海湾地区找油零的重大突破,也是发现胜利油田的重要标志。

  上世纪60年代初,1万多名来自大庆、玉门等地的石油工人满怀信心来此进行石油大会战,希望能很快建设一个像大庆那样的整装大油田,但现实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

  “胜利油田地质经过4次大的造山运动,地下构造复杂,属于多种油藏类型和多构造、多层系、多原油性质的复式油气区。由于很多断块小而碎,一部分井虽然见到了油,但难以连成片,根本拿不到预期的含油面积和储量。”帅德福回忆说。这位年近80的老人参加了从胜利油田早期勘探、石油会战到油田建设的全过程。

  勘探人员经过调研后发现,在渤海湾地区搞石油勘探,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随后,“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各个歼灭”的勘探方针被提出,胜坨、纯化、渤南、大王庄、临盘等油田陆续从地下被挖出来,并很快投入开发,成为胜利油田发展史上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多年高速高效勘探开发,胜利油田的“肥肉”基本发现完毕,资源储量不能满足开发需要。尽管每年依然上报探明储量1亿吨,但储量块数越来越多、储量规模越来越小、储量品位越来越差。

  “原来1亿吨储量只要几个区块就可以完成,现在则需要几十块甚至上百个区块。”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永诗说。最艰难的2000年,油田平均每个单块探明储量仅为116万吨。一时间,“资源枯竭论”的阴影笼罩整个油田。

  为了扭转勘探被动的局势,胜利油田科技人员瞄准了以岩性地层为主的、一般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隐蔽油气藏。它也是世界石油地质学家攻关的前沿。

  “经过充分论证,大家认为,在‘背斜’、‘断块’等构造油藏之外,可能存在大量‘岩性’、‘地层’等非构造油藏。”王永诗说,“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由此应运而生。

  “石油在地质家的脑海里”,世界著名地质学家华莱士的话再次得到验证。在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的指导下,2002年,一度沉寂的王庄—宁海地区出现“井喷”行情,郑36井、郑41井等10余口钻探成功,一个亿吨级的整装稠油油田被发现。

  经过艰苦努力,胜利人逐步建立了以“断—坡控砂”“复式输导”“相—势控藏”为核心的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被称为是继中国陆相生油理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之后又一次理论创新。

  正是得益于理论的创新和科技进步,胜利油田已经累计发现77个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50亿吨,连续8年实现预测、控制、探明储量过亿吨,连续14年实现储采平衡。

  帅德福说,胜利油田50年的开发历程,为同样处于多样地质条件下的渤海湾地区的石油开采提供了良好借鉴。(记者罗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