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记者感受首个"低碳日":节能不能靠偶尔低碳体验

2013年06月18日 13:4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是我国第一个“全国低碳日”,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巧的是,昨天我省迎来30℃以上的高温天气,全省用电负荷跃至6196万千瓦。高温天气下的低碳体验,效果怎么样?低碳理念如何植入日常生活?    

  低碳日恰逢高温日,空调关不关呢

  昨天中午12:30,马路上热浪袭人,记者走进南京新街口金鹰国际购物中心,顿时感觉到一阵清凉,但内外温度的急剧反差让人感到凉意,室内温度明显低于“公共建筑夏季室内温度不低于26℃”的国家规定。

  事实上,昨天早上上班不久,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就接到几个城市打过来的电话,内容基本一致:“今天天气这么热,国家又要求搞低碳体验,那空调关不关呢?”

  按照国家通知,低碳体验是倡议而非强制要求,基于此,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也不好直接影响地方决策,最终的答复是:“请各市自主决定”。“传统的板房结构还好些,有些新建的办公楼本来就封闭,一般又没有电风扇,碰到这样的情况确实难弄。”该局相关人士坦言。

  每当夏季来临,空调负荷一般要占到我省用电总负荷的30%左右,其中白天的主要空调负荷集中在商场、酒店及写字楼。省电力公司营销部市场处副处长张磊介绍,昨天全省用电负荷激增1000万千瓦,主要还是大型场所的空调负荷。“综合分析,昨天宾馆、酒店应该是没有执行不低于26℃的规定。”    

  低碳意识养成,需要制度约束

  低碳体验是政府带头、全民参与。昨天,记者随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前往新城大厦、建邺区政府等单位了解低碳体验活动。当天,市政府办公中心的新城大厦在上午9:00-10:00和下午3:00-4:00各停开一台电梯,4层以下电梯全天停开。

  “‘低碳日’的宣传活动,目的是促进全民低碳意识的养成。但是,光靠宣传肯定还不够,一定的制度约束必不可少。”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处长刘洪连坦言。

  省商务厅是我省能耗分项计量试点工程的试点单位之一,翻看其能源账本,详细记录了各处室水电气消耗量,仅电这一项就分为照明、空调等类别。“精细化管理,就能测算每个办公室的合理用能额度,及时发现用能异常。”该厅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为安介绍,年底机关先进处室评比节能占到8%的权重,能源账本就是最好的考核依据。

  昨天,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河西建设指挥部联合启动绿色交通行动,在地铁口、公交站、行政中心等区域设立公共自行车停靠点,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员只需缴纳300元押金即可办理一张使用卡,在一个地点借车后任一地点都可还车。虽然目前只是倡议,但该局出台了一项新规定——今后3公里以内的出行不予安排机动车。这样的制度安排,对低碳出行的推广作用显而易见。

  节能改造,投入才有效益

  按照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今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9%。具体到公共机构领域,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同比均下降4%,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3.2%。“实现这一‘硬任务’,仅靠偶尔的低碳体验肯定完不成,必须强化技术节能。”刘洪连表示。

  听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绿化浇灌和保洁用水都是积攒的雨水,好奇的记者前去求证。建校之初,该校因地制宜地将校园中央的小水塘扩展成占地70亩的景观湖,通过管网将校园内的雨水收集至此,常年蓄水量保持在8万立方米。湖内架设7台潜水泵,安装喷灌线路3600米、自动喷灌点250多个,解决了300多亩绿化区用水,每年可利用湖水近4万吨。同时,将湖水处理成中水引入楼宇用于冲厕、保洁等,每天供应300吨。

  而省中医院副院长虞玉津介绍,该医院在水龙头上安装节水器后,水流减少压力增大,不仅没有影响使用效果,还节水30%-50%。

  节能改造必然会引出一个问题——钱从哪里来?相关人士认为,节能改造全部依赖财政资金有难度,应借助社会力量拓宽筹资渠道。

  记者了解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节能服务企业协议,由企业投入设备及改造资金,对医院中央空调进行智能管理节能降耗改造,每年可节约能源支出260万元,按照5年合作期和效益分享比例计算,医院可节省费用234万元,5年后设备归医院所有,还可以继续产生节能效益。本报记者 黄 伟 杭春燕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