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环境税收归地方意味中央政府放弃责任

2013年10月10日 20:04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0)

  【导读】环境税开征进入“快车道”,专家建议税收收入划归地方。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庆黄金周期间,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雾霾笼罩之中,这让关于征收环境税的讨论再次升温。而据《经济参考报》今天报道,近期,开征环境税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此事。

  今年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包括环保部、财政部等部委都在积极酝酿相应的细化政策措施。作为控制环境污染的一个措施,被停滞的环境税再次被推向 “快车道”。有专家表示,征收环境税目前是个非常好的时机,他们建议环境税税率应该在“排污费”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并将主要税收收入划归地方。

  目前,我国对污染物的排放主要通过收取排污费的方式进行调节和限制,但效果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征收环境税同样是向企业收费,它是否一定能起到约束企业、减少排放进而达到治理污染的作用,也存在一些争议。另外环境税已经前后酝酿了五年,却仍然没有出台,落实征收也存在很大阻力。征收环境税是不是能够马上起到治理污染的作用?征收环境税多年难以落实阻力在哪里?

  关于环境税开征进入"快车道",专家建议税收收入划归地方,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对此发表评论。

  有观点认为,目前环境税征收是个好时机。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压力很大,除了加大环保核查力度外,征收环境税可以增加企业成本和环保投入,用市场化的手段倒逼、淘汰一些环保意识差的企业,减少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制关停的“阻力”。现在是开征环境税的好时机吗?

  刘瑞:从目前社会舆论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的情况来看,现在确实是一个时机,但不能肯定是一个好时机。现在上下已经普遍达成一致,环境问题不能再坐视不管了。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可能还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现在企业经营相对困难,如果在这个时期开征税,无论是什么税,对企业的经营来讲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

  2011年12月,我国财政部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而实际上环境税已经酝酿了5年,但是迟迟没有推出,阻力主要来自于哪里?

  刘瑞:首先来自于企业,增加税就意味着增加运营成本,高污染的行业肯定反对开征;第二,人们在比较税和其他手段的时候,税其实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环境污染是综合性的,仅仅开征税只是一种手段,而且环境污染是事后污染,而税是事先提取的,就有一个脱节,污染形成以后,是采取的罚款方式还是在它没有污染之前就开征预期比较高的税,要用这个办法来解决污染问题的确还有很多的争议;第三,有的一些费已经开征了,费和税有一些差别,但是本质上也是污染问题在行政上强制性的增收,征了多少年,效果不显著,大家对环境税的效果究竟如何,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在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起到了一定的治理污染的作用。他们征收的环境税主要有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5种。有专家建议,我国环境税征收之初,应首先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进行征税,比如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污染排放物等收税,之后再逐步扩大覆盖面。考虑到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的现状,环境税开始怎么征收合适?

  刘瑞:有两个原则需要把握,第一,对目前污染最严重的开征,只有把重点放在现在污染最严重的领域,才能起到抑制污染恶化的作用;第二,要考虑易征性,对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而言,水污染容易找到污染源,就可以按照污染源来对水进行控制,空气污染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往空气当中排放的量的问题,多少才能形成污染,有多少浓度,一个区域里面有很多的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没有比较好的制度设计,没有好的技术认定,税征起来是比较麻烦的,估计会有很多不同的反应。

  收上来的税该上缴国家还是留给地方政府,哪种办法更有利于污染治理?

  刘瑞:应该按照增值税的办法来进行中央和地方的分成,事实上中央政府在环保投入上也有很多的责任,如果把环境税全部交给地方了,就意味着中央政府以后不承担了环境投资的责任。一个区域政府治理的污染只是解决局部问题,全局型的问题,如北京雾霾天气,不是北京市的企业造成的,而是周边的城市、企业造成的,如果把治污的费用都交给一个地方来处理的话,中央政府肯定就放弃责任,而环境问题的经费来源就受到了限制。

【编辑:王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