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铝业"冰与火":中铝巨亏82.3亿 民企大赚(3)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2月09日 09:0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为争夺市场,中铝系和非中铝系之间爆发过战争。根据公开报道,中国铝业一度把氧化铝价格定在较低水平,“以将新的生产商挤出市场”。为抵制这一策略,2007年初,魏桥、信发等七家氧化铝企业在济南“结盟”,并宣布联合提价。

  魏桥铝电今年第二期的《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去年9月,魏桥铝电共拥有和运营123.6万吨铝产品产能,列国内第四位。排名前两位的是中铝和中电投两家国有企业。

  《说明书》披露,2009年到2011年,魏桥铝电分别实现营业利润11.8亿元、55.5亿元和77.6亿元。在中铝巨亏的2012年,魏桥铝电母公司中国宏桥净利54.52亿元。

  从毛利率来看,2009年-2011年间,魏桥铝电的毛利率分别为12.49%、38.02%和33.85%。这三年里,中国铝业铝制品的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73%、6.46%和5.53%。

  去年,中铝铝制品的毛利率为0.63%,其中氧化铝板块和铝加工板块的毛利率为负数。去年前9月,魏桥铝电从铝业制造中获得了31.17%的毛利率。

  在基层车间工人王征看来,单是工资,就能反映出“谁家的日子好过”。他在山铝的月工资为两三千元,而相距不足百里的魏桥铝电,工人月工资普遍能达到四五千元。

  比之魏桥,位于山东聊城的信发铝电的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信发铝电既非上市公司,又长期坚持“不宣传、不报道”,甚至连官方网站都没有,其真实的经营情况不为外界了解。

  有报道说,信发铝电的电解铝产量已跃居国内首位。今年8月,《中国企业家》报道称,信发铝电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为463亿元,同比增长33%,利润率达到15%。

  烟台上市公司南山铝业,主营业务是氧化铝、电解铝及下游产品。据其公布的财报,过去四年间,南山铝业分别实现净利润7.3亿元、7.8亿元、10.2亿元和6.9亿元。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南山铝业氧化铝板块的毛利率为7.87%,中铝为2.26%。

  中铝体制积弊

  对于中铝和几个民营铝电企业的“冰与火”现象,体制原因屡屡被认为是“祸首”。

  “一是管理不行,二是机制不行。”信发铝电董事长张学信曾对媒体表示,在某个地区的工厂,央企的干部比信发的员工还多,“信发的职工1100多人,对方的管理人员就1100人”。

  对此,中铝子公司的基层员工张苇(化名)深有体会,“有时感觉,车间里干部比干活的还多”。曾在魏桥铝电工作两年的孙鹏(化名)则透露,在魏桥铝电,一百多个工人由一个车间主任管理。

  去年年报显示,中国铝业共有在职员工9.8万人,其中生产人员7.94万人,行政人员1万人,分别占比81%和10.2%;而魏桥铝电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该公司共有员工2.1万名,结构是生产人员1.67万人,技术人员3950人,管理人员334人,分别占比79.65%、18.76%和1.59%。

  “国企的员工‘太享福了’。”张苇觉得,一天下来,她们公司5个工人干的活,未必有民企1个工人做得多。孙鹏则说,魏桥铝电“不养闲人”,“任务紧急时,1个工人能顶3个人用”。

  张苇还认为,其所在工厂的管理也有些懈怠,“有些岗位居然可以默许睡觉”。据孙鹏介绍,在供职时,他感觉魏桥铝电管理非常严格,规则极为细化,比如“不戴安全帽不得进厂”、“上班打闹受处罚”、“睡觉被罚三分之一的工资”、“上班抽烟立刻被开除”等。

  据报道,在管理层级上,中国铝业一般有4—5级,民营企业只有2—3级。一位中铝总部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中铝的审批程序繁琐、周期比较长,“有时审批下来后,却发现要引进的设备已经快过时了”。

  对此,张苇表示认同。她举例说,其所在的车间进行过几次技改,但资金投进去、技改完成后,却发现“还是跟不上那些民营企业”。

  在中铝内部横向比较,上市公司中国铝业与存续公司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前述中铝总部的人士说,上市时,一些辅业和不良资产被剥离出来,组成存续公司,“当时大家想办法找关系去上市公司,避开存续公司”。

  “但十年下来,上市公司亏损了,存续公司反倒活得很好。”该人士说。以山东铝业为例,记者获悉的数据显示,去年,隶属上市公司的中铝山东分公司亏损8亿元,存续公司却盈利近8000万。

  至于原因,上述人士分析说,上市公司严守主业,担心各种风险因素;相比之下,存续公司为了生存,什么赚钱做什么,更加市场化,“这其实也说明,市场永远是最积极的因素。”

  民企受益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