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不当政绩考核致资源型城市受困

2013年12月20日 2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攀枝花12月20日电(记者 庞无忌)无论是因“矿竭”而“城衰”,还是资源过度开发而引起产能过剩、环境严重污染,中国200余个资源型城市如何避免“受困”、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各界的关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18-19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出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高层研讨会时表示,不当的政绩考核体系是造成官员一味追求短期政绩,并使一些资源型城市陷入困境的重要的原因。

  宋晓梧指出,地方官员需要认清工作的最终出发点是当地民生改善、人民福祉还是追求短期政绩以获得进一步晋升,非常关键。

  中国官方近期出台新规称,将不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对此,宋晓梧表示,这将对扭转目前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忽视资源型城市长远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过,他指出,这一问题也涉及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央地方的关系、干部考核体制以及整个政绩观的转变等深层次的问题,不能仅仅责备官员。

  在30多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许多资源型城市所面临问题逐渐凸显。许多城市发展对资源依赖过重,“一业独大”问题突出,发展后劲不足。同时,许多地方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民众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民生问题突出。

  对此,中国官方在近期出台《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将262个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类,并对每类城市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作出明确规定。

  除短期与长远发展的平衡外,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亦被许多专家认为是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从政府资源品的生产价格环节进行干预,推动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最为有效。不过,这种干预并不是通过政府行政定价的手段进行控制,而是通过征收资源税,将资源型产品生产过程中导致的环境破坏等外部成本都计入产品的价格中。

  若资源品价格真正反映其生产过程中的真实成本,那么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问题也能得到相应的解决,避免外部风险的积累和转嫁。

  在这个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论坛上,东北师范大学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支大林指出,262个资源型城市中,成熟和衰退型城市占总数的近80%。这些城市在防控资源枯竭和城市转型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支大林表示,这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克服五大矛盾:资源能源需求巨大,与资源型城市多元发展的矛盾;资源型城市主打产业的自强机制与发展接续产业的矛盾;资源经济挤出创新,与资源型城市急需创新的矛盾;资源开发、生态破坏与资源型城市生态优化的矛盾;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府依赖与市场决定作用的矛盾。

  针对资源型城市的这些涉及产业锁定、挤出创新、财富流失和外部性的四大效应,支大林提出四项解决措施,以破解“资源诅咒”。

  一是通过建设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机制,使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多元化;二是通过产业和科技融合机制建设,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三是通过健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和吸纳资源财富转化为资本、注入当地产业;四是通过确立绿色考核,开发约束与生态修复机制,补偿修复生态环境、破解外部效应。

  以“依矿而建,因钢铁而设城”的资源型城市攀枝花为例。近年来,随着中国钢铁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该市支柱企业的攀钢集团效益不断递减,社会发展被边缘化的界限越来越明显。虽然资源尚未达到枯竭的边缘,但解决历史欠账、实现产业的多元化成为当地的重要任务。

  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介绍称,该市近年来开始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上积极探索,努力实现由工矿基地向宜居城市转变。在产业转型方面,实现由钢铁经济为主向钒钛经济为主转变,加大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程度。同时,根据自身的环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建成了热带水果、早春蔬菜、畜牧水产、优质烤烟等五大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推动以运动休闲、阳光开朗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也同步发展,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财经专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