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二水源为饮水安全加筑一道防线

2014年05月13日 11:23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4·10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发生后,兰州超市的矿泉水迅速被抢购一空。

  ■将新闻进行到底

  距离“4·10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发生已有月余,然而,由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城市供水安全各环节的反思却仍在持续发酵。

  与水源地污染、出厂水质监测、供水管网老化等一同被放在媒体聚光灯下拷问的,还有单一水源的供水模式与缺位的备用水源。

  有着362万常住人口和近100万流动人口的兰州市,仅有一处位于该市西固区西柳沟的饮用水水源地。兰州市委外宣办主任王柠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没有第二水源,是长期以来兰州城市安全供水的一个短板。

  事实上,没有开辟备用水源的城市不止是兰州。当重大污染事件发生或极端干旱天气来袭时,我们的城市拿什么来保障饮水安全?一些城市建有的备用水源,关键时刻是否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带着这些疑问,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新闻缘起——

  单一水源的兰州之痛

  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作为唯一一座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在今年春天却遭遇了一场“守着黄河没水喝”的尴尬。

  4月10日17时,检测数据显示,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出厂的自来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4月11日凌晨2时这一检测值升至200微克/升,是国家标准限值10微克/升的20倍。这一消息经媒体披露和官方证实后,引发兰州市民恐慌,纷纷赶往市区各大超市抢购瓶装水。

  为应对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兰州市先后采取了向水厂沉淀池投加活性炭、停运受污染输水管道、紧急调运桶装水和瓶装水等应急措施。然而,由于没有可解燃眉之急的备用水源,兰州市不得不在4月11日下午告知市民:“未来24小时,自来水不宜饮用”。

  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兰州官方强调,没有第二水源,是长期以来兰州城市安全供水的一个短板,为此,将尽快开工建设第二水源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安全供水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有关兰州水源地受污染威胁、尽快建立第二水源的呼声一直未曾间断。2009年12月,甘肃省人大组织的陇原环保世纪行调研发现,作为兰州市全市用水的唯一水源地,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一水厂至二水厂生产输水自流沟频频受到人为污染,并且自上游柴家峡水电站建成并投产发电后,水源口正常取水也受到了威胁。

  就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甘肃“两会”上,有甘肃省人大代表曾联名提交了《关于请求支持兰州建设第二水源的建议》。该建议指出:兰州市城区是以黄河水作为主要水源,由于供水水源单一,难以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开辟第二水源地非常紧迫。

  王柠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兰州市多年来一直在谋划和争取开辟第二水源,2013年已经启动了从刘家峡水库引水的第二水源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原计划今年3月份开工,但因为投资方的原因,没有按期实施。

  4月,不期而至的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是否能加快兰州第二水源地项目的落地?公众将拭目以待。

  ——核心关注——

  全国多地无备用水源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还没来得及淡出人们的视线,武汉、靖江两地又接连发生水污染事件。

  4月23日20时43分,武汉市政府应急办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汉江武汉段水质氨氮超标,造成武汉白鹤嘴水厂和余氏墩水厂停产。5月9日上午,江苏靖江官方称,因长江水源出现水质异常,全市暂停供水。

  频发的水污染事件一再挑战着人们对饮水安全那根本已脆弱的神经。单一水源供水模式存在的高风险,促使人们将求助的目光转向备用水源建设。

  早在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就要求,逐步改变过去一个水系、一个水库、一条河道的单一水源向城市供水的方式,采取“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方式。

  10多年过去了,各地备用水源建设情况却不容乐观。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2010年度环境状况评估发现,在我国3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16个城市建设了备用水源,占68.8%,没有备用水源地的城市还有近百个。

  2010年以来,环保部每年都要组织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由环保部通报给这个城市所在的省级人民政府。科技日报记者从接近环保部人士处了解到,该评估的结果属于保密性质,不对外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原所长王浩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单水源地的供水风险很大,而目前,我国一半以上城市都是单水源地供水。

  现有备用水源难“给力”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突发的水污染事件,极大地考验着城市已有的备用水源的应急能力。

  2013年1月5日下午,河北邯郸市区突发大面积停水。随即,邯郸市政府通报,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了事故性污染物排放,为预防使用受到污染的水源,市政府决定停止从水源地之一的岳城水库取水,改为全部由另一水源地羊角铺地下水源地供水。

  在邯郸参与应对污染事故的国家环境应急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当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于受水压和供水管道设计能力等限制,完全依赖羊角铺水源给邯郸市供水带来困难。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