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青海释放能源结构调整的最新信号

2014年06月13日 15:35 来源:青海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2014青洽会期间,由美国雷鸟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青海光科光伏玻璃有限公司、省地矿局、省煤炭地质局共同注册的青海页岩气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该公司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我省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迈出了崭新的步伐,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释放出我省进一步加强能源供应保障建设,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最新信号。

  目前,国际、国内的页岩气开发情况如何?青海页岩气勘探开发处于什么水平?其发展优势是什么?将对青海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发挥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关系青海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此次应邀参会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页岩气调查室副主任任收麦研究员。

  任收麦介绍说,页岩气是赋存于页岩及其夹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能源资源日益紧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成为了世界主要页岩气资源大国的共同选择。

  从国际上看,页岩气开发的技术已经成熟。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已实现了规模开发,现在,其勘探开发正由北美向全球扩展。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页岩气资源量居世界第一,虽然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

  任收麦说,青海的页岩气资源丰富。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青海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排名全国第9位,可采资源量排名全国第8位。据估算,柴达木盆地页岩气资源潜力约4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资源潜力约8000亿立方米,与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相当;页岩油资源潜力约10.4亿吨,技术可采资源潜力8300万吨。分布于12个页岩气有利区和4个页岩油有利区。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青海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也逐步展开。从2011年的资料收集和资源评价起步,已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前期对柴达木盆地页岩气的生成条件及有利靶区的分析,在昆特依坳陷、冷湖构造带、赛什腾坳陷、鱼卡坳陷等地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目前,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和青海油田公司合作实施的柴页1井——柴达木盆地的第一口页岩气参数井,将于今年6月底进行射孔、压裂和试气,其设计、工程施工方案等均已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谈到青海页岩气资源开发的优势以及对青海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任收麦说,丰富的资源潜力是青海页岩气开发的最大优势。当前,从能源消费发展需要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出发,青海的页岩气开发迫在眉睫。虽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可以结合青海的实际地质情况,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成熟技术。例如,拥有世界先进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美国雷鸟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他们在水平钻井、水力压裂、随钻测井、地质导向钻井、微地震检测等方面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此次青海与之合作成立页岩气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不仅有利于在开发页岩气方面少走弯路,同时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和周期,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发展。

  任收麦说,我们都知道,天然气是清洁的优质能源,燃烧产物几乎不含二氧化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等量热值煤炭的56%、石油的70%。相对于燃煤发电,天然气发电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补充能源,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增加青海的清洁能源供应,在有力保障全省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帮助我们不断壮大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从而促进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未来青海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任收麦建议,第一,从国家部委和省级层面统筹规划,制定青海省2015—2020年页岩气产业规划;第二,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整体部署下,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省内力量,联合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柴达木盆地不同层系、不同深度的页岩气研究、勘查开发力度,进一步落实资源,推动青海页岩气开发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第三,建立多参数的页岩气综合地化剖面,围绕有利目标区,开展验证和勘查示范工作,落实地质资源量,尽快形成产能,并积累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的成熟参数;同时,加强共和、南祁连等中小型盆地的页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为下一步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