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安构建城市生态隔离体系

2014年07月14日 10:42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打通“风道”、“绿环”控制、“绿廊”隔离、“绿斑”嵌入,近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了《西安生态隔离体系控制规划》及《西安生态隔离体系控制规划导则》。

  据悉,建设西安生态隔离体系,对限定城市边界、防止主城区向外围“摊大饼”式蔓延发展,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生态空间结构意义重大。

  限制粗放式用地模式,四大策略构建生态隔离体系

  按照规划,西安市将构建城市生态隔离体系,防止西安主城区向外围“摊大饼”式蔓延发展,促进“一城多心”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格局,限制粗放式用地模式,提升城市环境容量,建成山、水、塬、田、城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安。本次规划由以往“外延式扩张”模式,转变为“底线式控制”模式,同时将规划与导则结合,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

  规划将西安的台塬地貌、河流水系、主导风向、文物遗迹等生态空间资源,结合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廊道作为构建生态隔离体系的重要因素,通过规划四大策略并施,构建西安生态隔离体系。

  首先,打通“风道”,引风入城。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城市大气污染,沿西安主导风向和秦岭北麓及周边塬体的沟口、峪道,形成多条楔形通风廊道,将东北、西南盛行风和秦岭上、下山风引入城市,将新鲜空气顺着“风道”源源不断输送到主城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其次,“绿环”控制,明确城市增长边界。为防止主城区扩张,考虑城市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提出控制内外“绿环”。内环——依托环城公园、唐城林带、幸福林带形成城市休闲景观内环;依托三环及绕城高速,形成限定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内环。外环——依托渭河-沣河-南控线形成外环,有效控制城市外溢,同时预留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廊道,实现绿色空间的多重利用。

  再次,“绿廊”隔离,实现城市组团发展。为防止城市连片发展,利用渭河、浐河等河流水系;西康高速等对外交通干道以及丰京、镐京、阿房宫、汉长安城延伸至五陵塬等大遗址建立廊道生态空间,设置两级生态隔离廊道,实现中心城区与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的有效隔离。

  最后,“绿斑”嵌入,改善城市微环境。规划昆明池、潏河湿地公园、西沣公园等城市“绿斑”,与清凉山、唐大明宫遗址等现状公园一起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大遗址公园、绿地公园以及效野公园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为城市防灾提供避难场所。改善城市微循环、净化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多环境良好的游憩空间。

  除以上策略,规划以现状问题为导向,综合考虑六大生态因素,“楔环廊园”呼应,确定以“楔、环、廊、园”为结构的西安生态隔离体系。以东北窑村机场楔形绿地、东北西禹高速楔形绿地、西南丰镐遗址楔形绿地为主形成生态绿“楔”。以环城公园绿环、唐城林带-幸福林带绿环、三环及绕城高速绿环、渭河-沣河-南控线绿环为主形成生态绿“环”。由河流生态廊道、交通干道绿廊两类组成生态绿“廊”。由城市公园和大遗址公园组成生态绿“园”。

  划分3大区域,构建合理的生态隔离体系

  根据《西安生态隔离体系控制规划导则》,西安市规划范围内的管控区域划分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和城市建设区3类区域,构建合理的生态隔离体系,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

  生态控制区指对西安生态隔离体系和生态格局构建起重要作用的区域。包括城市主风道内的楔形绿地、城市环形生态绿地、河流生态廊道、交通干道生态廊道、大遗址核心保护区、城市公园及绿地、大型市政设施及廊道。生态控制区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禁止其他开发建设活动。允许4类设施可建: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及廊道、特殊用途设施、旅游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建设时,需经过专家论证,并报相关部门审查批准。

  生态协调区指对生态廊道功能发挥产生影响的区域。生态协调区包括生态控制区内河流生态廊道和交通干道生态廊道外侧200米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生态控制区内大遗址周边建设控制地带、景观协调区和为保证大遗址生态廊道功能发挥所确定的一定范围的外围建设区;城市生态缓冲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生态协调区内为有条件建设区域,分区域分类别对区域内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提出不同控制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隔离廊道生态功能。城市建设区指除上述两类区域外的其他城市建设区域(含主城区、外围新城、组团及城镇)。

  城市建设区包含城市规划区和发展备用区。本着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依据国家和我市相关规定以及自然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市政廊道及高速公路等要素划定城市中心区增长边界和区域内各片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明确界址坐标,有效防止城市外溢。  见习记者王双瑾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