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低碳社区在向我们召唤(2)

2015年03月02日 10:5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

  ■重视农村社区

  低碳社区建设不是城市专属,而要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将农村社区纳入其中。考虑到城乡社区开发建设成熟度、生活方式特点和低碳建设重点内容等因素,低碳社区试点将农村社区单列出来,与城市新建社区和城市既有社区并列。

  单列农村社区非常必要,因为它和城市社区存在诸多不同,如生活水平存在差异,碳排放量不同,一般来说,农村必然低于城市的碳排放。

  单列农村社区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建设标准。例如,对农村社区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分离的引导性指标、秸秆回收利用率的约束性指标等,都是城市社区建设指标中所没有的。农村低碳社区建设思路还应有别于城市社区。一些专家指出,在农村社区中,不一定非要强制要求碳排放率的下降,可以在碳排放量不增加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开拓资金来源

  资金充足是低碳社区建设的保障。按照目前低碳社区试点的情况来看,资金运作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果政府补贴少、到位不及时,低碳社区建设很可能雷声大雨点小。

  事实上,在融资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应树立一个理念:低碳社区是一个商业化的运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低碳产品和技术可以互相配合。比如地方在制定低碳社区建设规划时,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公私合作特许经营等新型市场化运营模式,明确社区内低碳产品的使用范围和实施主体。同时物业公司、居民建立起与技术产品提供的第三方公司进行节能收益分享机制和模式等,提高企业和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有了好的平台和机制,企业自然愿意主动进入,从而真正增强市场原生动力。

  ■因地制宜,反映地域特色

  低碳社区试点建设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地理特点、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注重效果的原则,科学确定本地区试点工作目标、建设重点,探索各具特色的低碳社区发展模式。试点社区可以参照已有的指标体系,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本社区各项指标的目标值,并适当增加有地域特色的指标。

  此外,低碳社区建设要结合所在区域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智慧城市、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和系统实施。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在低碳社区建设中,社区公众的理解、支持、配合非常重要。政策制定者应借助完善的建设指导方案和大力宣传,让社区公众、小区物业、基层政府和组织等,充分理解和感受到低碳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操作并愿意投身其中。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建立起多样性的公众参与渠道,为公众提供便捷途径以获取低碳社区相关信息,开通表达意见的服务通道,鼓励公众理性、积极参与到低碳社区建设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建设面临哪些困难?

  根据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开展的低碳社区试点将争取达到1000个左右,并择优建设一批国家级低碳示范社区。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

  ■试点社区缺乏典型性

  我国现有社区数量众多,如果低碳社区试点建设缺乏典型示范意义,那么,全国的低碳社区建设步伐将因此受到影响。专家认为,应当有代表性地将我国各个地区和社区分类,如按照能源生产地区、重度排放地区、相对生态地区以及高、中、低能耗社区等划分,再在每个类型中开发出一个典型模式,提炼总结其成功经验,然后进一步在同类型社区中复制。但现阶段,低碳社区建设的典型性提炼仍显不足,使建设的可复制性和有效性打了折扣。

  ■公众低碳生活意识不强

  当下政府开展低碳社区建设工作,仍以行政主导模式为主。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导致低碳社区建设缺乏原生动力。要想有效推进低碳社区建设,就必须激发出普通公众的积极性,让居民了解低碳社区会为生活带来哪些积极的改变,并清楚自己该如何参与其中。毕竟政府能投入的精力和经费都有限,目前来看只能做一些比较基础的示范性工作,而要真正改变社区面貌,仍要依靠社会公众。

  ■基层部门认识不到位

  若基层部门对低碳社区的理解和决策制定者不在同一个层面上,那么在执行上就会打折扣。在一些地区,拉动经济增长仍是首要任务。建设低碳社区如果不能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带来明显助力,很容易出现走过场的问题。此外,一些基层工作者对低碳社区认识不深,认为只要小区做了绿化、引进了一批太阳能设备,就可以算作是低碳社区,这是对低碳社区的狭隘化解读。

  ■基层部门协调能力弱

  社区建设牵涉到小区开发商、物业管理方、街道办等单位,这些基层单位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低碳社区建设的推进。因此需要建立基层管理监督体系,并提高街道办等基层部门的参与意识和协调能力。

  ■企业对接少

  在低碳社区的生活垃圾处理、低碳建材运用等环节,都需要企业的介入。政府应当通过引导、设计相应的规则和机制,让企业从中看到商机,并参与其中,形成良性互动。如何通过顶层设计,将实用的低碳技术集成并应用于社区当中,我们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名词解释

  低碳社区

  社区是指城市居民委员会辖区或农村村民委员会辖区,包括辖区内的居民小区、社会单位、配套设施等。低碳社区是指通过构建气候友好的自然环境、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低碳排放的城乡社区。低碳社区建设应坚持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广泛参与的原则,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分类实施。

  他山

  之石

  德国弗班社区

  德国弗莱堡市郊的弗班社区被誉为德国低碳社区的标杆,1993年开始规划,2006年完工。弗莱堡素有“欧洲太阳能之都”及“欧洲环境之都”的美誉,也是全球率先落实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之一。

  弗班社区在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等方面相当成功。这里提倡“生活不须有车”的交通理念。从2009年起,全面禁止机动车在社区内行驶,并取消街边停车位和车库。有车族如果想停车,只能停在社区周边很远的大型车库里,或者花高价在自己的房子附近买一个车位。不过,这里保留了通往弗莱堡市区的有轨电车以及通往周边社区的道路。

  同时,弗班社区还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各种低碳环保活动,推动社区发展,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

  英国贝丁顿社区

  “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生态村,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政府 2001年推出的贝丁顿零能源发展计划的产物,有人类“未来之家”之称。

  贝丁顿社区通过成本低廉的示范建筑、零能耗的采暖系统、零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资源消耗少的居家生活、绿色交通等手段,在不牺牲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前提下,打造节能环保的和谐社区。

  社区的设计标准要求非常高,尤为强调对阳光、废水、空气和木材的可循环利用,各种节能措施都简便易用并切实有效。目前,贝丁顿社区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低碳社区样板。

  美国南公园合作居住社区

  南公园合作居住社区是位于美国加利弗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的一个城市生态居住区,建成于1993 年,占地1.37 公顷,有25 户居民,是一个典型的合作居住项目。社区居民可以共享3.1万 平方英尺的室内空间,包括一个公用房屋、一个工作室和几个自行车库。

  这里强调以居住者自我管理实现社区生态等的可持续发展。整个工程建设的构思、设计是居民们与设计师、政府部门等共同协商的结果。居民致力于管理社区的能源、上下水、废弃物处理、交通等事务,关注整个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种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社区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率比当地普通居住区高了20%。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