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发有奖“环保卡”促垃圾分类,行吗?

2015年03月11日 14:26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小区的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在此次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省人大等与扬子晚报等联办的“代表委员,全国两会请您帮我捎句话”专题活动中,有好几位扬子晚报读者捎来了关于垃圾分类的话题,并建议发有奖“环保卡”促进垃圾分类的实施,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的注意,引发了多方关于城市垃圾分类的探访和讨论。

    实习生 潘文茜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赟 徐晓风

    读者捎话

    垃圾分类不能依赖拾荒者

    一位读者在扬子晚报网“捎句话”专题上留言说,“希望能够发动每个家庭行动起来,一步步学会分类,最后形成自觉。分类不能依靠环保工人、不能依赖拾荒者。今天垃圾分类只停留在概念,没有真正的行动。”

    而一位在外企上班的读者表示,建议参考现在很多行业的有奖“促销”模式,也有奖促使垃圾分类,就是在小区门口或者人群密集区专门设置垃圾分类投放区,与一些企业试行促销合作,向居民发放“环保卡”,将自家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可以获得牛奶、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促使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记者探访

    城市垃圾箱分类了,但垃圾没分类

    记者昨天就此对南京一些城市主干道和小区进行了探访,发现现在大多数城市干道和小区实现了垃圾箱分类,但绝大多数人扔垃圾时却没注意分类。

    记者昨天在凤凰西街一住宅小区看到,小区里的垃圾箱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了分色分类(如上图),红色的上面标注着专门回收有害垃圾,比如废旧电池、废油油棉、电子产品、过期药品、废旧灯管、杀虫剂等等;绿色桶则是厨余垃圾,包括骨骼内脏、果皮菜叶、过期食品、茶叶渣、剩菜剩饭等等;而黄色的是其他垃圾,如受污染的食品袋、烟蒂、污染纸张、破旧陶瓷品、一次性餐具、尘土等等。可是记者观察了小区里十多个垃圾桶发现,几乎所有垃圾都没有被分门别类投放。

    来小区回收垃圾的环保清洁工人也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开着三轮机动车在这个片区收集小区垃圾,虽然小区垃圾桶都按照分类区别了颜色摆放,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垃圾还是混在一起的,根本没法区分开,有的居民甚至连垃圾袋都不扎严实,最后他也只能全部倒在回收车后车厢里了事。不过也有小区有专设的废旧电池回收箱,那里面的电池等垃圾是单独回收的。

    记者了解到,读者提到的有奖发“环保卡”促垃圾分类,已在南京试点并将推广。去年4月,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在全市率先试点“垃圾换物”。“尧化模式”今年将向全市推广,年内“垃圾换物”小区将增至70个。

    专家声音

    垃圾实际上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南大一位研究环保的专家昨天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城市垃圾“分箱不分类”确实是一种问题,只能靠居民自觉,而垃圾如真的能够严格分门别类投放,起码有一半以上的垃圾可以变废为宝,而不是只有掩埋或者焚烧处理,甚至造成二次污染。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十多年前去日本考察时,当地居民已经普及了厨余垃圾处理器,就是直接买一个厨余垃圾处理器连接在自来水槽下面,每天家里的菜叶果皮、剩饭剩菜可以直接倒进水槽,然后下面这个机器会自动绞碎,通过特定渠道流入收集器,最后由特定加工厂做成生物肥料。

    南通一位环保专家也告诉记者,所谓垃圾其实都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比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旧衣物都可以回收加工后再变成相应的原料;剩饭、剩菜、瓜皮果壳加工处理后可以变成有机肥,生产绿色蔬菜、粮食,甚至可以做营养基来培育菌菇;可燃性高的垃圾可以去焚烧发电;实在处理不了的垃圾再去填埋。

    代表回应

    高技术垃圾分类让地沟油变成宝

    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政协副主席、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副校长蒋婉求说,我们国家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还存在一些缺失。她以地沟油举例说,地沟油现象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小乡镇的一些饭馆里面,而且对这一块处罚力度也不严,造成了人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慢性中毒。她曾经也调研过,还请教了国外的朋友,处理垃圾特别是餐厨垃圾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比如,地沟油现在已经有很多将它充分利用起来的方法了,上海利用技术将地沟油变成了汽车油的一个燃料。”

    关于垃圾分类处理,蒋婉求建议,首先国家要拿出一定的财力支持,意识上要增强,这个事情不能不管,必须要做。然后,技术上要有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这方面专家并不是很多。“比如,德国的垃圾处理水平是很高的,我们可以请这些专家来共同研究;然后培养一批国内专业人才,到各地推广实践。”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