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百里钢城到“阳光花城”攀枝花摆脱污染黑帽

2015年03月24日 14:27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攀枝花仁和区滨河景观。 周乐天摄

    10年前,攀枝花市还戴着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10年后的今天,攀枝花何以成为度假天堂?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也许可以给出答案:3月18日,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2月份空气质量报告显示,在四川省重点监测的环保重点城市中,攀枝花市空气质量最好;而在2014年,攀枝花市全年达标338天,其中优50天,良288天,达标率为92.6%,其余不达标的27天全部为轻度污染。

    一座以钢铁冶炼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城市,在生态环保方面如何取得如此骄人的佳绩?

    新账不欠 老账要还

    据有关方面评估,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总储量超过200亿吨。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座特大型钢铁企业和一座百余万人口的城市相伴而生。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市已成为全世界唯一综合利用铁、钒、钛资源的城市,荣获“中国钒钛之都”称号;攀钢则成为全球第一的产钒企业,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我国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生产基地。

    辉煌成就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上世纪90年代以前情况最差,那时候办公室每天得打扫好几次,吐出来的口水都是黑的,自来水都有一股刺鼻的臭味。”在攀枝花生活工作28年的攀枝花市环保局干部严健生说。

    2005年,攀枝花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44.4%,在国家环保部门监测的113个城市中,攀枝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倒数第三。空气质量问题成为当地老百姓投诉的重点之一。“攀枝花,美丽的名字,肮脏的城市。”当时流传的这句话虽然有些尖刻,却是当时当地的真实写照。

    攀枝花的开发建设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进行的,环保欠账较多,为此,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和攀钢等相关企业本着对当地百姓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提出“新账不欠,老账要还”、“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从科技攻关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入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科技攻关 锲而不舍

    从2013年开始,攀枝花市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空气中时有时无的臭味似乎消失了。来自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验证了这一感觉:2013年,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下降25.6%;2014年,同比又下降23.9%,二氧化硫首次实现达标,并且全年未出现二氧化硫超标天气。

    据介绍,目前,钢铁行业还没有更好的脱硫方法,而在攀枝花,更是“与生俱来”的老大难:攀西钒钛磁铁矿硫含量极高,是国内其他地区普通矿和进口矿硫含量的10倍以上。

    2007年,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启动烧结烟气脱硫工艺装备集成技术研发工作,经过6年多的技术攻关,累计投入科研资金5亿多元,2013年终于形成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烧结烟气高效脱硫成套工艺装备集成技术”。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攀钢公司的综合脱硫率从原来的40%左右提高到95%以上,烟气处理率超过95%,每年可新增减排二氧化硫万余吨。

    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瓶颈的突破,使攀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对进一步深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钒钛钢铁、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撑。

    事实上,攀枝花市及相关企业在科技攻关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据统计,仅“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已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方面的治理。

    提前谋划 主动转型

    钢铁作为攀枝花市过去的支柱产业,一度占到全市GDP的90%。“面对新的形势,攀枝花市必须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两条腿走路,实施‘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的产业升级、‘工矿基地’到‘阳光花城’的城市转型。”市委书记刘成鸣说。

    目前,攀枝花已成为生产规模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钒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和全流程钛工业基地。2014年,全市钒钛及相关产业产值已近千亿元,机械制造业产值接近200亿元。攀枝花实现了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的华丽转身。

    攀枝花不仅产钢铁钒钛,还产“花”,这里年日照2700余小时,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无霜期达300天以上,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特别适宜冬日旅游。攀枝花面对钢铁限产、环境饱和的局面,主动作为,把打造“中国阳光花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

    3月2日,74岁的左绍和老人正和老伴在四川攀枝花市西蜀阳光花园酒店收拾行李,准备乘坐当日下午的航班返回成都老家。“最近几年我们都是11月份到攀枝花来,第二年3月份才回去,就在攀枝花过春节。”左老告诉记者,到攀枝花过冬有三个理由:一是暖和,这几个月气温都在20多摄氏度;二是花多,各种各样的花卉满山遍野;三是空气好。西蜀阳光酒店总经理田凤英告诉记者,这几年,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几乎天天客满,大都是来这里过冬的老年人。

    去年底,在攀枝花举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上,攀枝花宣布将推出225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700亿元,打造中国阳光康养试验区。据攀枝花旅游局副局长彭德清介绍,201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46%,增速领先全省。在今年的春节黄金周里,攀枝花接待游客1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8亿元。

    市长张剡把发展旅游业看做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挑战,因为工业城市要发展旅游业就必须更加注重环保。市经信委副主任胡开斌说,早在“十一五”之前,全市数百家“五小”企业几乎已淘汰完毕,现在已进入淘汰落后设备阶段。

    由于提前谋划,攀枝花市经济发展并没有因为钢铁限产而退缩,仍然保持了良好势头。2014年攀枝花GDP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这已是攀枝花连续3年经济增速超过全省均值,而此前,攀枝花经济增长曾连续多年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此,攀枝花市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特色环保之路。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