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罗钾:一群让“死亡之海”活过来的人

2016年01月22日 16:37 来源:国资报告 参与互动 

  “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竟若何。虎出山林威失恃,岂甘俯首让沉疴!”上世纪80年代初,地质科学家彭加木魂断“死亡之海”罗布泊,也留下了壮志未酬的遗憾。

  30多年后的今天,地处罗布泊腹地的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罗钾”),已在当地连续运行近16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多亿元,上缴税收超过62亿元,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视察罗钾生产基地时,称赞其创造了“人间奇迹”。

  “在绝境中谋生存,这是国投罗钾人的责任与担当。”近日,国投罗钾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守江在接受《国资报告》记者专访时表示,支撑他们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最主要动力,就是为几亿农民提供安全优质的钾肥,从而服务国家的农业和粮食安全战略。

  “像月球一样”

  国投罗钾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的控股公司,主营业务为利用罗布泊天然卤水资源制取硫酸钾。公司生产的“罗布泊”牌硫酸钾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家优等品标准,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无氯优质钾肥。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国投罗钾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商。

  国投罗钾在被誉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戈壁滩上,传承着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和意志,铸就了“罗钾精神”。此前,国投罗钾党委曾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2016年1月9日上午8:55分,带着对神秘罗布泊的向往以及对“罗钾精神”的期待,记者一行人坐上了北京至哈密的飞机。在历经4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从机场赶往400公里外国投罗钾的生产基地。

  在记者随身所带的关于罗布泊的资料中,记载着其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其西北侧正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楼兰古城。罗布泊以其浩瀚和神秘闻名于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之后由于气候变迁等因素的影响,面积逐渐缩小。

  据了解,罗布泊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8℃,年均降水量39㎜,而年均蒸发量竟达3800㎜。上世纪70年代初,罗布泊完全干涸,仅剩下大片盐壳,周边仅有红柳和一些沙棘类的耐旱植物。

  一路上,满眼望去除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灰白色的碎石与土屑,没有半点绿色,沿途的雅丹地貌让人感到啧啧称奇,而凹凸不平的地面,也让我们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免费按摩”。据同行的国投罗钾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这是由于土壤中盐分经过雨水浸润并反复析出,再经过风力和车辆的作用,从而造成了这样的地面。

  “刚开始,你会不适应,颠簸5个多小时到公司之后骨头都快散架了,我现在早就习惯了。”这名员工告诉记者。据了解,现在5个小时的路程,在以前需要十四五个小时,因为这儿根本就没有路。直到 2005年底哈罗公路贯通,才大大缩短了路上所需的时间。

  颠簸并没有打消记者对罗布泊的新奇感,一路上仍然厚着脸皮缠着这名“向导”,追问关于当地的种种奇闻。据他介绍,当地流传着很多关于罗布泊的神秘传说,其中也有很多遇难事件,包括中国地质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因“找水”而失踪;探险者于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时在此地长眠……

  这让记者高涨的热情一瞬间跌落谷底,感叹罗布泊是一片不折不扣的死亡之地,对生命是如此地冷酷无情。另一方面,也让记者产生了深深的疑问:水是生命之源,绿色代表着希望,而当这两者几乎都不存在时,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国投罗钾人十几年如一日地在这里艰苦创业并逐渐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记者越来越感觉到,国投罗钾取得今天成绩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更准确地说,是国投罗钾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责任与担当。

  1999年,随着罗布泊钾盐开发序幕的拉开,一批科研人员追寻着彭加木等人的足迹进入罗布泊。最终,他们放弃了较好地工作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片“死亡之海”,成为后来国投罗钾经营管理团队的核心和骨干。这其中,就包括国投罗钾现任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守江和副总经理尹新斌。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来罗布泊时,就像到了月球一样,在这里看地平线是弧形的,天空连一只鸟都没有。”对于罗布泊的第一印象,李守江曾这样描述。

  苦难中的抉择

  据李守江介绍,罗布泊钾盐的开发历程可以用两个词形容:一个是“苦”,一个是“难”。

  “苦,并不仅仅是由于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也包括‘心苦’。”李守江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们远离亲人和朋友,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甚至在亲人生病时无法照料,老人去世都来不及赶回去。在这里,他们留下过自己辛勤的汗水,伤心的泪水,委屈的苦水,甚至还有受伤的血水。

  对于“难”,李守江也总结了主要的四条。首先是资源开发难。罗布泊盐湖卤水化学组成与世界上其他盐湖有很大的不同,没有任何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当时,他们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根据罗布泊盐湖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开发出一套适合罗布泊资源特点的工艺技术。

  与世界上其他盐湖相比,罗布泊盐湖属含钾硫酸镁亚型卤水,钾离子含量较低,硫酸根含量却偏高,在设计工艺路线时相对复杂的多,加上恶劣的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开发建设难度非常大。

  其次是项目核准难。罗布泊地理位置特殊,项目审批涉及到国家多个部委。为此,他们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可以说是跑断了腿才最终拿下。

  另外,是项目融资难。当时,工艺路线能不能走通,项目能不能核准都是未知数,投资风险较大,加之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短期内没有回报,股东前期投入的资金远远不够,银行融资困难重重。

  对于融资难,不得不提的就是2004年4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企业的资金链突然断裂。考虑到短期收益及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好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不敢接盘。就在濒临绝境的时候,他们却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2004年10月,国投将战略的目光聚焦在了罗布泊,成为其控股股东。

  国投当初看似无心插柳之举,换来了今天杨柳成荫的局面,这其中其实是有着深思熟虑的。对于这次并购,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王会生表示,相对于投资回报,更看重的是国家战略。一方面是钾肥涉及到国家的农业和粮食安全,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中国钾肥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最后,是吸引人才难。罗布泊钾盐开发,如果没有核心的技术团队,那就是一句空话。但当时罗布泊条件比现在艰苦,待遇又不高,确实很难吸引人。

  “当时公司董事会走遍全国去寻访、搜罗人才,经过一番考察,我们最后把目光锁定到了时任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李浩身上。”李守江告诉记者。

  当时李浩的条件非常优越,又即将从长沙调往北京工作,他内心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李守江和他谈了三个晚上,最终,李浩被他们的真诚打动,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出任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个老钾盐人,最打动我的是这么好的一片资源,如果能把这个事干起来,我也能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个人,对得起家人。” 对于自己最终选择扎根这片土地的原因,李浩曾这样表述。

  “创业初期,我们最开始住帐篷,后来逐渐有了地窝子和盐块房,条件一点点地在变好。”尹新斌在回忆创业初期时,感觉到苦中回甘。“有得就有失,比如缺乏对家人的关爱,对孩子的关心。好在他们比较理解,比较支持我的工作。”

  “每一个来到国投罗钾的人,都曾面临着人生最终要的一次抉择,在这里确实要背负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李守江坦言。

  绝地中起航

  钾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水稻缺钾,空秕率高;小麦缺钾,茎细易倒;棉花缺钾,吐絮不畅。中国是一个钾肥需求大国,但钾资源严重缺乏,钾肥年需求量约1100万吨,50%依赖进口。而全球钾盐资源相对集中在北美、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10多年前,中国钾肥自给率只有30%。

  由于国际钾肥巨头垄断,中国在进口钾肥谈判桌上几乎没有话语权,这种局面直接危及国家粮食安全。而国际钾肥巨头为获取高额利润,形成全球钾肥价格联盟,导致钾肥价格逐年上涨。此前,中国钾肥进口价格从2002年的每吨170美元曾一度上涨到2008年的650美元,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一大软肋。带着央企与生俱来的使命,国投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剑指钾肥匮乏这一难题,并充分信任和授权国投罗钾创业团队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随后,国投罗钾根据罗布泊钾盐资源特点,依靠自身的科技研发能力,通过一系列基础性试验工作,突破了一道道技术难题,成功解决了罗布泊卤水钾、硫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攻克了用微咸水代替淡水生产优质硫酸钾的关键性技术,创造了每吨硫酸钾的用水量仅及传统工艺1/3……2004年,“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公司“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国投强有力的推动下,国投罗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走完了相当于美国犹他州大盐湖15年、国内同行30年的开发历程。近几年来,随着国投罗钾的快速发展,已经有效缓解了中国钾肥短缺的局面,打破了国际钾肥巨头的垄断,中国的农民也享受到了全球最低的钾肥价格。

  “我们的产量是连年上升的,2015年已经超过150万吨,公司成立至今累计生产硫酸钾926万吨,国内硫酸钾市场占有率达到45%。”李守江向记者介绍。

  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国投罗钾也在创造其社会效益,将“农民用得起钾肥”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目标,使钾肥价格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对此,有熟悉国资国企的人士评价,国投罗钾主动从国家利益和农户需求出发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投放优质硫酸钾,应对市场价格非理性上涨,这体现了中央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如今,昔日的“死亡之海”已变成了造福“三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希望之海”。在总结国投20年来的风雨历程时,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王会生特别提到了“罗钾精神”,认为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寻中国梦的典型案例,也是国投20年来不断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缩影。

  “‘罗钾精神’包括以情系‘三农’、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献身盐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一流技术、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同心同德、敢于担当的团队精神”,李守江告诉记者,“正是靠着这种精神,罗布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硫酸钾航母’。”

  古语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国投罗钾人正是将自身置于绝境,用青春、智慧和热血将生的希望遍洒人间。这一死一生之间,彰显大国央企的风范,是昔日大庆精神的涅槃。

  “如果人生还能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罗布泊,选择国投罗钾。因为在这里体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所以无怨无悔。”在采访快要结束时,李守江动情地说。(国资报告 任腾飞)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