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我们能向日本学习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垃圾处理:我们能向日本学习什么?
2010年01月11日 14:53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段时间以来,广州,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因为“垃圾事件”被卷进了舆论风暴———先是广州市番禺垃圾焚烧处理厂选址问题引发的风波,随后花都居民大力反对在当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再到最近的李坑垃圾焚烧厂爆炸事故,这一系列看似偶然的事件,却牵出了一个个必然的话题———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每日剧增的城市垃圾处理,该何去何从? 如何让居民满意,又让政府不为难?

  为了探寻城市垃圾处理的良方,羊城晚报记者日前远赴垃圾处理事业发达的日本,走进当地社区和家庭,走进东京最大的TRP(注:企业名)垃圾焚烧厂,探寻垃圾处理的技术瓶颈,了解日本人的垃圾分类观念,并和日本著名社会人士和法律专家探讨了公共项目的选址和民意之间的关系。

  日本家庭收藏垃圾很耐心

  日本街头垃圾桶并不多见

  周二吃了鱼,周五扔骨头

  每天一大早,家住日本横滨市鹤见区潮田町的华侨曹小姐就会把自家的部分垃圾放到门口,等待工人收集。为什么扔垃圾还要“有所保留”?原来,在日本,不是每天都有工人上门收垃圾的———对于家庭垃圾而言,周一和周五收剩饭菜等生活垃圾;周三收“可燃垃圾”;周四和周五收报瓶子类“可回收垃圾”。如果是周二家里买了鱼,那么吃剩的鱼骨只能等到周五才能收走,非常考验居民“收藏垃圾”的耐心。

  扎根日本多年的曹小姐已适应了垃圾分类带来的“麻烦”。在日本,各个社区收取垃圾的规定不一定完全相同,有的社区规定垃圾分类的种类多达几十种。政府不会征收居民一般垃圾的处理费,但对于大件物体,如果要抛弃,则需要向有关部门申报并缴纳相应的处理费用,比如电脑,按重量计,每公斤需要支付100日元(约人民币8元)的垃圾处理费。

  曹小姐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垃圾分类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是属于社区的,这些钱将用于公共项目的支出。当然,居民也可以选择把自家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卖给专门收集垃圾的人。

  日本街头垃圾桶并不多见

  随身带垃圾,宁愿回家扔

  据介绍,在日本最有名的垃圾分类楷模城市,莫过于位于千叶县的我孙子(注;城市名)市。我孙子市从1981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最初只是分为“报纸、杂志、瓶、罐”等七类,到后来最多细到了17类,比如说瓶类还分为无色瓶、茶色瓶、其他瓶等等。大多数居民都是在垃圾回收的指定站点完成更细致的分类工作。记者在德岛鸣门大桥附近的一个汽车中转站看到了一字排开的12个垃圾分类桶,堪称公共场所垃圾桶之最。

  让人意外的是,虽然日本人垃圾分类十分细致,但在日本街头,垃圾桶设置的数量却并不多,往往一个街区走几百米也难得见到一个垃圾桶。原来,不少日本人都养成了随身携带垃圾的习惯,如果一路上没有看到垃圾桶,人们宁愿把垃圾带回家处理,也不会随地乱丢垃圾破坏环境。

  资源化利用

  远离居民区

  低运输成本

  链接

  日本垃圾焚烧厂选址三大原则

  日本垃圾焚烧厂选址是以垃圾资源化处理为首要考虑目标;远离居民区(其距离是根据烟囱高度计算出尘埃可能飘落的最大距离的两倍)也是选址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兼顾考虑垃圾的运输成本。

  垃圾焚烧厂从6000家减至1000多家

  -东京湾的“梦之岛”曾因垃圾填埋而致苍蝇成灾,但如今环境优美

  -现在这里建成了东京最大的垃圾焚烧厂,环保处理技术领先全球

  穿过海底隧道,来到了东京湾附近的一个小岛,它有个很美的名字———“梦之岛”。这里其实是一个海上垃圾填埋地,如今,当羊城晚报记者站在海风拂面的“梦之岛”上,很难想象在40多年前,这里曾经因为大量倾倒填埋垃圾,而造成了让日本民众难忘的梦之岛苍蝇之灾。

  垃圾焚烧后“瘦身”

  只有原体积的2.5%

  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大量垃圾让人们一度感到焦虑。在这一背景下,大量的垃圾焚烧处理厂开始出现,日本最多曾有6000多座大小不一的垃圾焚烧厂。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才开始思考垃圾处理的前端工作,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目前,日本垃圾焚烧厂已大规模减少至1490多家。

  东京最大的垃圾焚烧厂TRP就坐落在梦之岛上。站在它的顶楼举目望去,所看之处都是垃圾填海造就的陆地。据说,当年政府向企业发出邀请,并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修建大型垃圾焚烧处理厂,TRP因此诞生。

  自2002年建成运营后,TRP就一直保持了每日550吨垃圾的处理能力,其中有50吨是医疗废物。通过焚烧处理,垃圾将“瘦身”到原体积的2.5%,而且每焚烧600吨垃圾产生的热能发电,能为55000户日本家庭提供用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