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逐鹿四省边际 衢州跨越发展谋崛起

2011年02月17日 17:44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加快在全省“后发崛起”!

  加快在四省边际“率先崛起”!

  随着2011年第一缕阳光洒落在三衢大地,250万衢州人民清晰地看到了“十二五”美好蓝图,吹响了推进衢州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新号角。

  “所谓‘崛起’,就是要力争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程度高于省际周边地区。”衢州市委书记孙建国说,“只有‘高于全省’才能后发崛起,只有‘高于周边’才能‘率先崛起’。”

  在加快“两个崛起”中实现科学跨越,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衢州发展的新要求,也是衢州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逐鹿四省边际

  四省通衢、衢通四省。自古以来,衢州就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

  1月28日零时,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正式通车,从此,衢州市所有县市区都通高速公路,衢州南下福建东南沿海与北上安徽的时间均缩短了约2小时,融入海西经济区的进程加快。

  此外,衢江航道、杭新景高速公路建德寿昌至开化白沙关(浙赣界)段、杭长客运专线等交通大项目建成后,现代衢州将通江达海、四通八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

  但在激烈的竞争下,交通优势有可能成为一种比较劣势。放眼周边,作为连接长三角、海西、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衢州目前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与四边其他城市相比并没多大优势。

  区域之间的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想到这一点,衢州人坐不住了:打造实力衢州,综合实力提升迈上新台阶。

  成为实力衢州,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

  “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将着力培育以氟硅为重点的新材料、以空气动力机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以光伏、LED、电子信息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以高档特种纸、绿色食品、新型建材为重点的传统优势产业群,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近日,浙江省衢州氟硅新材料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暨衢州氟硅技术研究院(筹)成立,衢州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更为强大的技术创新服务后盾。站在新的起点上,衢州将吸引国内外专家进一步深化氟硅技术研究,不断延伸氟硅产业链,推动氟硅新材料产业做强做大。

  这种发展势头和潜力引起了不少大企业、大集团的关注。去年以来,中国五矿集团高层多次深入衢州考察调研,探讨双方实质性战略合作。中国建材集团等30多家中央企业及科研院所正给力衢州新兴战略性产业,推进衢州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五矿集团总裁助理、五矿产业园公司总经理潘中艺说,作为长三角的一员,衢州的自然环境、区位优势、人文环境、投资环境十分适合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双方实质性战略合作项目的实施,必将进一步确立衢州在浙江省、四省边际地区的产业地位。

  成为实力衢州,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兴区。

  1月18日,衢州市分别与省供销社、物产集团、商业集团、旅游集团和中国太平洋寿险公司团险部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确定了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衢州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商贸中心与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完善要素配套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四个方面的战略合作意向。

  “衢州旅游通过‘十二五’努力,不仅在浙江省有它的地位和作为,在我们整个长三角或者更大范围内都将有更大的地位和作为。”省旅游集团董事长方建平如是表示。

  据此,衢州服务业迈开了坚实脚步,着手打造四省边际物流中心、省边际商贸中心、建设四省边际中央商务中心,建设全国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四省边际旅游集散中心。而以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的产业主平台正呼之欲出。

  扎实推进文化名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素质……衢州,正阔步迈向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富有魅力、幸福和谐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

  构筑生态屏障

  在工业总量连续五年年均递增30%以上的情况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连续多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大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水平天数从2004年的339天提高到2010年的359天,这是衢州的骄傲。

  1月11日,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衢州市被评为“浙江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意味着衢州生态市建设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入场券。

  “生态建设不是包袱,而是衢州经济发展的最大资源。”衢州市委书记孙建国说,衢州始终坚持“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理念,把以产业高端化为导向的转型升级作为契合点,把建设生态市作为主要载体,促进经济与生态互促双赢。

  着眼未来,衢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议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富民,着力打造“生态衢州、人居福地”。

  日前,衢州召开市委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到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基本形成集约、高效、持续、健康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基本建成生态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市,努力把衢州打造成浙江的富裕生态屏障、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名城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为此,衢州市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改造,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特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循环经济“5518”工程实施,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提升生态承载能力;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同时,着手制定实施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衢州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生态经济。

  在开化县,“绿色”理念引领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生态休闲旅游业已被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新年伊始,该县《森林开化建设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省级林业专家评审,成为全省落实《森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的第一个县级林业建设总体规划;钱江源水生态保护项目——钱江源省级湿地公园获批建立……生态建设大戏不断上演。

  三衢大地正展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促共赢的美丽画面。

  打造幸福衢州

  过去的一年,江山市双溪口乡农民尹苏军家喜事连连:政府出钱出政策,帮他们走出大山,在江山经济开发区边上住上了三层新房。随后,夫妻俩都在劳务招聘大会上找到工作,在家门口的企业务工,每人月薪1000多元……

  五年来,有许多尹苏军这样的人,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体会到生活的切实改善。在这五年里,衢州跨入了全省社会发展中等水平地区行列,民生满意度名列全省前茅,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作为欠发达地区,衢州始终坚持“小财政、大民生”和“穷财政、富民生”,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社会建设、民生改善上。民生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达73.8%,新增财力用于民生达8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使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在全省不落后。

  过去五年,衢州老百姓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得到了实惠;未来五年,大家期待更多更好的改革发展成果。

  面对全市人民的新期盼,衢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群众生活品质实现新提高,打造幸福衢州”,强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这是对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理念的诠释,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

  目标明确后就立即行动起来。衢州市把创业就业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衢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负责人说,未来五年,将重点推进就业服务站点向农村、社区延伸,到“十二五”末要实现全覆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就业服务,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加强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工作;探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并轨运行办法;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和应用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一体化救助体系;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维护公民权益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一种对衢州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表露出一种民生为先、保障为重的理念。

  “民生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二五”时期,衢州人民将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幸福衢州”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