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山东荣成民俗馆 浓缩百年“民间味”

2011年07月19日 11:2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石岛赤山风景区法华院对面的平缓山坡上,坐落着的三栋单檐歇山顶式大殿,围成了一个约6000平方米的传统居家式四合院。

  这座叫“荣成民俗馆”的大院,分为“山海耕牧”、“城乡情韵”、“劳逸人生”三大主题展厅,浓缩凝聚了数百年来的荣成生产、生活场景,从木石锚时代到人民公社,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堪称一部荣成版的《天工开物》。

  三面环海,丘多土瘠的生存空间,以及明代所三千余军户散播境内的血性武风,滋育出荣成与众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相比于大陆主流的传统农耕文化,这一方土地海味土味糅合,黄蓝两色兼具,既有大地的稳重,也有海洋的魄力。

  在民俗馆内,300平方米的“山海耕牧”馆汇集了募自荣成民间的500余件新旧生产工具,加上简单说明,间接展示着当地的农业、渔业生产场景。

  点葫芦是个播种器,外号叫“得瑟穷”

  点葫芦是一种播种器,并非荣成特有,一般由种袋、筒子、蓖子、点种棍等四个部件组成。有的种袋是葫芦,有的种袋是布袋。筒子可以是木筒或一次性的向日葵杆。蓖子就是漏种板。点种棍,用来磕打筒下种。点葫芦可以解决种子小、手工撒播无法控制的困难,更可以提高播种效率。

  通过一张拍摄于1928年的老照片可一窥点葫芦的使用方法:三人协作,最前面的人左手持点葫芦,右手拿一根木棍,随着步点,有节奏地敲击木棍长端,葫芦中的种子会有规律地应声落地。操作点葫芦的人必须是身强体壮的主劳力,因为他还要以人力牵引一架覆土农具。这件农具由另一个人单手扶住,下压力度取决于覆土的需要。紧随其后的第三人用脚捣土、踩实种窝。

  一个点葫芦,需要三个劳力和一架农具辅助,其中包含的工具关联和人际协作,在荣成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小农时代,显得有点繁琐。这种协作未必都基于血缘,更多跟村社凝聚力有关。比较周边地区,荣成社会的凝聚力更强一些,这既跟当地渔业相对发达有关,也跟明代设立成山卫、靖海卫、宁津守御千户所、寻山备御千户所3000多军户的社会架构有关。

  一件荣成点葫芦,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地方史、经济甚至文化信息,还有做人做事的朴素说教。在荣成乡间,点葫芦有个外号叫“得瑟穷”。得瑟,意思是“轻佻、不稳重”。联想这种工具不断上下晃动(得瑟),种子哗哗掉落,最后腹中空空的结局,后缀一个“穷”字,前因后果,既是一种诅咒,更是一种警示。

  猪皮绑子“功能”多,既是棉鞋又是雨鞋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生产工具是观察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问题的尺度。一件件物品的范式、新旧乃至有无,足以照见一地自然具体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经济状况。具体到荣成,猪皮绑子、潜水衣和压缩机,最能体现这片土地与大陆内地不同的蓝色调。

  猪皮绑子是一种鞋子,在橡胶大规模使用之前,这种用猪皮做成的简易鞋兼有棉鞋、雨鞋之用,也是早期荣成渔民的冬装,里面塞满干草或玉米皮,脚不冷,不透水,尤其适合赶海或雪后穿,当地农民出猪圈肥时也穿猪皮绑子,原因是“省鞋”,其防湿功能为当时的布棉鞋所不及。

  为穿着跟脚,从猪皮绑子鞋耳的位置开始向后,沿着鞋帮上缘穿孔,串上一根更粗的麻绳,最后会结于脚后跟处。不用时,两只系在一起,挂在背阴处晾干,用时加水泡软即可使用。今天看来,猪皮绑子的制作工艺很简单,成品显得粗糙甚至难看,但在原材料单调、短缺的手工业时代,这种猪皮鞋的别样发明,超越了食用的单一认识,虽是生活环境使然,但也显示出渔民不同于农民的知行能力。

  今天看来,猪皮绑子的制作工艺很简单,成品显得粗糙甚至难看,但在原材料单调、短缺的手工业时代,这种猪皮鞋的别样发明,超越了食用的单一认识,虽是生活环境使然,但也显示出渔民不同于农民的知行能力。

  潜水衣和压缩机,必须父子搭对使用

  潜水衣和压缩机这一对搭配,是来自日本的渔捕工具,最早于1917年传入威海卫,后来传入荣成,主要用于采捕海底扇贝、海参。针对这种泊来品,当地圈内有“必须父子搭对使用”的俗约,仅此一点,足以照见在“宁可上山掏驴腚,也不下海摸鱼虾”的大陆农耕主流文化价值判断时代,荣成沿海居民下海讨生活的危险和残酷,并非是今天后人和旁人所读所看甚至想当然的大海牧歌。

  压缩机固定在船上,一人操作气筒,压缩空气通过一根细长的管子进出密封潜水衣,潜水采捕者得以呼吸和沉浮。橡胶连体衣、铁领盘、密封螺栓、铁鞋再加上铅坠,一套潜水服有上百斤重,一旦操作出了问题或操作气筒的人“出了问题”,水下采捕者或窒息或肺炸或沉入海底,也就是说,船上操作压缩机的人掌握着潜水采捕者的性命。因此,操作压缩机的人与潜水者的关系,被荣成人严格地设定为“父子”,即使“亲兄弟”也不行,因为后者之间可能会存在继承纠纷。

  这种出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考虑的俗约,实际是现代生产工艺对陈旧社会结构的一种妥协,所谓有器无识,现代生产工艺并未带来社会关系的有机重构。但这一苛刻而谨慎的制度安排,暴露了传统大陆社会对海洋的强烈不适和本能拒绝,对中国人来说,多是被动下海。(高洪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