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山东章丘:“铁匠之乡”欲变身“生态之城”

2011年08月25日 14:29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发展生态产业

  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产业是根本。作为闻名遐迩的“铁匠之乡”,章丘市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放在了首位。

  一位客商看中了章丘这块“风水宝地”,兴冲冲带着上亿元的项目找上门来。面对送上门来的“肥肉”,章丘却婉言谢绝了,因为这个项目过不了该市的环保“门槛”。短短两年,已有30多个过亿元项目被挡在了这道门槛外。

  招商实行“选资”战略,项目准入设置“高门槛”,显示的是章丘建设“生态之城”的决心。

  为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章丘市根据产业一体化布局及不同区域的区位特点和生态功能要求,规划建设了山东明水经济开发区,城东民营园、赭山工业园、化工工业园、空港产业园,形成了企业聚集、基础服务设施共享、产业链条配套的一区四园型生态产业园区。推行清洁生产,相继完成煤改电、改太阳能、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53项,47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现节电2038万千瓦时/年,节约原煤5000吨/年,建立了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系统,实现了能源与水的梯级利用和废物的多级利用。

  为加快补齐服务业“短板”,章丘市规划建设了朱家峪、锦屏山、百脉泉三大影视文化产业基地,提高龙山黑陶产业制造研发区、清照文化市场交易区等七大文化产业区集聚度,积极打造“李清照文化周”文化品牌。同时,发挥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做大“泉水游”、做靓“文化游”、做强“生态游”。

  优化生态环境

  “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章丘市以泉水和绿色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大投入,改造提升城市生态功能,积极创造宜业宜居的环境。

  泉水靓城。近年来,章丘市通过实施地质保泉、关井保泉、生态保泉和绿化保泉等举措,关闭泉头23处煤矿和泉域内所有自备水井,对泉水补给区10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和深度绿化。在确保泉水常年喷涌的基础上,投资7亿多元,建成清照词园、眼明泉公园、荷花公园等10余处亲水性、生态式泉景工程。去年,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1.01%、28.4%,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初步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绿中、绿在水中、人在园中”的山水园林城市生态体系。

  红花还需绿叶配。在擦亮泉水名片的同时,章丘市实施了“南林北网”绿色山川工程,创建了省级胡山森林公园和济南市级锦屏山森林公园,实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培育和保护。按两侧各30—50米的绿化标准,对城区主干道进行高标准绿化,对重要节点实施美化绿化,形成了春有花、夏有绿、秋红叶的绿色生态屏障。

  不仅如此,章丘市还积极整治恢复水土流失土地,使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1.3%。以清淤、护坡、拦水、绿化、造景和截污等为内容,对河流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保护,使境内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为100%。

  培育生态理念

  无论是发展生态产业还是优化生态环境,核心的因素是转变发展理念,培育生态文化,以生态文化引领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章丘将生态保护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生态、经济和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建立市、乡、村三级生态市建设工作网络,加大行政问责力度,把生态建设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实施监督检查、考核激励机制,考核结果和干部政绩挂钩,同时,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对新上项目赋予环保部门“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形成了分层管理,相互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以实际行动培育生态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章丘对企业重点强化了政策引导和执行监督,实行区别电价、水价,加大处罚力度。对重点排放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实施24小时监控。持续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取缔小石灰窑、焦宝石窑1331支、沙场140处、小水洗94家、小炼铁和小炼油51家。今年3月份,又取缔违法违规废旧塑料经营业户2284家,并投入1500万元对乡村环境进行了美化、绿化、硬化。推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创新“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环卫模式,先后有12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

  此外,章丘市还将节能环保列入文明市民、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的创建条件,推进生态文明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本报记者 王佳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