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踏访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宛如置身东南亚

2011年12月06日 17: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漳州12月6日电 题:踏访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宛如置身东南亚

  作者 刘永明 张德钦

  琳琅满目的东南亚美食;各式各样的东南亚建筑;绚丽多彩的东南亚风情歌舞艺术……走进福建漳州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宛如置身东南亚。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前身是中国第二、福建省最大的常山华侨农场,目前有来自东南亚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及侨眷近6000人在此繁衍生息,形成独具东南亚特色的文化元素。

  中新社记者日前驱车进入常山开发区看到,开发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侨居造福工程”、“侨兴路”等一个个鲜明的“侨元素”随处可见,展示着广大归侨侨眷在此的安居与乐业。

  20多名女学员正在跟着指导老师排练舞蹈。虽未穿戴色彩鲜艳的东南亚服饰,但身姿舞步的曼妙不乏亚热带的特殊风情。

  林秋禧老师告诉记者,她们是侨区艺术团里的青年成员,而自己是1960年随家从印尼归国迁居常山。归国前,许多侨民常会在“十一”前夕聚会,以歌舞祝福祖国生日;归国后,亲善歌舞的习俗“入乡”不减。如今,随着中国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民间往来日益频繁,歌舞成了常山“侨文化”的一扇窗口。

  常山开发区的“巴撒”(印尼语,意为市场)聚集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归侨、侨眷,他们在此摆摊贩卖着各种各样的小吃、香料等。而顾客们在此品尝美食无需担心没有座位,顾客大可在一个摊档买越南凉粉,在另一摊档买印尼黄饭,最后坐在卖软糕的摊位上尽情开吃,老板们都不会介意。这样的温馨每天都在这里上演,令人印象深刻。

  采访期间,记者受邀到侨眷张桂虹家里做客。主人特别盛情,为记者们准备了印尼黄饭和各式印尼菜。黄饭倒在碟盘里堆成一个圆锥状,不用刀叉筷子,直接用手抓着吃。“就像漳州的手抓面,黄饭也只有用手抓才能吃出米粒的粘性与弹性。”张桂虹说。

  张桂虹的新居得益于侨居造福工程的实施。张桂虹一家四口,以前住在只有80多平方米的瓦片房里,如今已搬进了建筑面积约160多平方米的两层屋中,政府为其建房补贴了2.1万元人民币。

  “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侨眷受惠!”张桂虹说。当地实施“侨居造福工程”,现已完成600多套侨居房建设,建成了常华、双榕、老虎山等华侨新村,同时在福利中心建了56套老人公寓,用于解决孤寡归侨的安居问题。

  在一个个华侨新村之外,一个占地一千亩的东南亚风情园,现正在常山开发区规划建设,总投资2000万美元,拟建各式各样的吊脚屋、咖啡屋、啊达屋,种植树菜、椰树、越南果等东南亚树种,同时推出印尼歌舞、越南笔杆舞等风情舞蹈。投建方表示,要将其打造成融文化生态旅游、东南亚风情歌舞和美食餐饮为一体的“海西华侨城”。(完)

分享按钮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