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独特的蛇文化

2013年02月01日 16:57 来源:山西日报 参与互动(0)

  蛇是一种古老的地球“居民”,蛇的历史要比人类的历史长得多。蛇属于爬行纲有鳞目,在距今1.5亿年左右的侏罗纪就有了蛇,差不多和恐龙是同期。当三四百万年间类人猿产生的时候,蛇已经是很成熟的爬行动物了。不论猿在树上还是在陆地生活,总是离不开和蛇打交道,大概被蛇咬死的也不在少数。可想而知,从人类一诞生,对这种细长有鳞穿行如梭的“玩艺儿”,就有了几分惧怕乃至敬畏感,产生了“见蛇忖三分”的心理。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思维的发达以及冥冥有灵意识的产生,蛇,逐渐被推到了灵物的地位,在人们最初的崇拜意识中,蛇图腾产生,蛇崇拜开始。

  很明显,后来的龙,就是由蛇演化出来的,虽然加了须、角、四肢,但其长而有鳞的本体依旧。这一点,在许多出土历史文物中都得到了印证。龙能变幻无穷,蛇亦灵异有神,与人类的文化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蛇被列入了十二生肖,与龙相伴,叫“辰龙巳蛇”,昵称之为“小龙”,蛇年叫“小龙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蛇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半坡,都出土过有蛇纹的陶器,尤其是山西襄汾的陶寺,还出土了蛇身彩绘盘龙,被视为龙文化的祖源。到了商代,不仅有了蛇的甲骨文字,在四川的金沙遗址还出土过石蛇,到了春秋战国,在湖北、湖南、河南、云南等许多地区都曾出土过如铜镜、玉佩、蛇形座等许多关于蛇的器物,反映出蛇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由于蛇的特性聪明,躯体游动,很难捕捉,显现出一种难以琢磨的灵性,故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拿它当了族属图腾,进而演绎成了自己的祖先。传说中的汉族祖先,就有不少以蛇的化身为祖统。据《列子》载:“疱牺氏、女娲氏、神龙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山海经》里还有“共工氏蛇身朱发”之说等。据传在原始社会的部落就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赤龙氏、青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等氏族,看来,这些个龙氏,虽然都叫“龙”,但真正的龙并不存在,他们都是“小龙”即蛇的委化。它们可能都是以蛇为图腾的部族。至于后来的尧为赤龙之子,汉刘邦斩蛇起义,后秦姚苌为蛇后等典故,无不与蛇有关。

  由于蛇文化在历史传播中,形成了一股传统的崇信心理,所以在民间有着空前的民俗市场,蛇文化展现于各个角落。有名的“四灵”中的北方“玄武”,就是蛇龟相缠的形象,有人统计,以蛇为题材的影视剧就有150多部,传统戏剧《白蛇传》中著名的“白娘子”就是对蛇的一种歌颂;《搜神记》还载有随侯救蛇,蛇报以明珠的神话;在传统木板年画里就有蛇、蛇虎图等,甚至在河北的一座佛寺壁画上还有“玩蛇图”;在民间杂耍中也有专门玩蛇的……

  在晋文化中,不乏蛇的内容,如侯马陶范,有许多蟠虺纹,也就是小蛇;在太原河西赵卿墓里还出土了饰有小蛇的精美铜器等,联系到陶寺的龙形蛇,不难看出,在三晋大地,历来就是蛇文化的重要地区。

  在晋南面塑、剪纸、传说、节庆等民俗活动中,都有蛇的影子。孩子过12岁生日,过去都用红布做一条小蛇,戴在孩子脖子上当“项圈”,以求平安吉利;尤其是端午节,蛇被视为“五毒”之一,要做成香囊一类的挂件,挂在胸前以避邪瘟之气;春节前人们还把蛇当图案剪成“窗花”,贴在窗户上,以祈吉祥,这更是常事儿。

  民间巧手们做的春节花馍里,有一种捏一只兔子,背上放一盘蛇,叫“蛇盘兔”,要放到清明节才吃。有句谚语也说:“蛇盘兔,辈辈富”,在当下说成“蛇盘兔,家家福”也贴切。

  蛇和人类在历史长河里同步走来,是朋友。我们应该和蛇平安相处,和谐往来,以维护大自然的生物生态平衡。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