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部队官兵晒“家乡年货” 战士给“知心姐姐”送书

2011年02月09日 10:0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知心姐姐:战士送她一本书(盛 勇摄 )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快乐的时光,过得总是快如飞梭。转眼之间,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伴着鞭炮的余韵,带着与家人团聚的幸福笑容,探亲休假的官兵们拎着大包小包,从天南地北陆续返回军营。

  春节探亲休假归来,他们究竟给战友和连队带回来了什么样的“家乡年货”?让我们一起打开那一个个沉甸甸的行囊,清点查看一番吧!

  从绿色花草到河南大鼓书,从连队急需配件到书籍……尽管战士们带回来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货”,但这些新“年货”上凝结着战友们对连队的深深牵挂,折射出官兵们爱岗敬业的昂扬精神,诠释着今日军营正在发生的时代变迁。

  本报记者邹维荣2月8日发自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

  维和“年货”:进了连队荣誉室

  “嗬!这么大邮包,快拆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好东西?”

  今天,记者在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特务连看到,五六个战士正围着一个刚寄来的大大的邮包,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上士班长李瑞兴奋地走过来对记者说:“这是赴利比里亚维和回来的下士刘成龙从老家黑龙江依兰县寄过来的春节年货。”

  大家迫不及待地拆开邮包。嚯!用胶带封了一层又一层的纸盒里,整齐地码放着许多包装不一的礼物,每个上面都贴着一张小纸条:哈尔滨红肠、毛绒熊送给沈韩,魔方送给王磊,榛子、松果送给老班长李瑞……打开压在箱底的一个精致的小木盒,一张纸条贴在里边:“回国后就休假了,时间仓促,仅以几张纪念版的利币(利比里亚货币),赠予连队和亲爱的战友们。”

  指导员郭永峰介绍说,刘成龙是内蒙古军区第五批赴利比里亚维和人员,维和任务结束获得了联合国维和勋章。

  看着这些礼物,下士沈韩拉着记者开心地说:“我俩是老乡,我人高马大、身体壮实,平日里刘成龙叫我‘大熊’。今年过年我没能回家,没想到刘成龙从家乡寄来红肠还有毛毛熊,让我着实在部队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您看,这个毛毛熊像不像我?”“特别感动,刘成龙的心可真细!”拿到魔方的上等兵王磊激动地对记者说。

  看着刘成龙寄过来的维和“年货”,大家商量后决定,把最有纪念意义的“利币”摆到连队的荣誉室里。

  本报记者张晓祺2月8日发自北京航天城某研究所——

  三件年货:视频连线送爸爸

  “小兔跳一跳,健康追着跑!爸爸,祝您新春快乐!”11岁的陆思远伸出小手放在耳侧,模仿小白兔对着镜头练习着舞蹈。

  陆思远是北京航天城某研究所工程师陆晓明、杨雪梅夫妇的女儿。大年初六晚上,杨雪梅和女儿一道,通过网络视频为远在欧洲执行设备联试任务的陆晓明道声平安,送上新春的礼物。

  “看,杏仁、开心果……”杨雪梅笑着对记者说:“女儿说,爸爸属鼠,特别喜欢吃干果。这回虽然吃不着,但可以让他感受一下家的温馨。”

  家的概念,在杨雪梅的记忆中一直在“移动”。1997年结婚后,陆晓明在远望一号船工作了4年,杨雪梅独自在北京操持着繁重的家务。“移动的家,拉长了时空的距离;不变的爱,见证着忠贞的感情。”说这话的时候,杨雪梅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

  “第二件礼物是女儿的满分试卷。”杨雪梅说,爱人调到航天城后,工作比以前更忙了,春节休假几乎成为奢望。女儿数学考试得了100分,要的奖励竟是“爸爸早些回来”。

  这些年,为了照顾家庭,杨雪梅像个陀螺,每天一起床就转呀转呀忙个不停。遇到两人出差时间重合,孩子只能寄在同事家。

  “第三件礼物是女儿的拜年舞蹈。”杨雪梅说,孩子今年上五年级,很争气,各科成绩全优,书法也写得很好,今年奶奶家、姥姥家、姨妈家、自己家的春联都是她写的!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爸爸,我太想你了,你还有几天回来?”通过跨越大洋的视频连线,女儿的一段歌谣,让陆晓明顿时热泪盈眶。

  “当下的幸福,最值得用心珍惜!这个春节,虽然没能团圆,但我很自豪——因为我们虽苦犹甜的生活,因为他所从事的神圣事业。”说这话的时候,杨雪梅露出一脸幸福的笑容。

  本报记者王天益2月8日发自西藏军区某边防连——

  送“光明”:千里奔波归心似箭

  今天下午,中士赵治刚探亲回到西藏军区某边防连,额头上挂满了汗珠,脚上的鞋满是污泥。

  “指导员,你快来看看这碳刷行不行?”一进屋,他便扯起了嗓子喊。被称为“碳刷”的东西,是小型水力发电机上的重要耗材,没它发不了电。

  “赵治刚,你咋这么早就回来了!”指导员刘国既惊讶又感动——赵治刚整整提前13天归队!

  “这事都怪我!”刘指导员对记者说。这几年,上级给边防连队、哨所陆续配发了小型水力发电机。年前,连队观察哨的发电机碳刷用完了。于是,他给休假官兵打电话拜年时,托赵治刚从重庆的厂家买些带回来。没想到,赵治刚在家刚过完初三就往部队赶。

  “我在家呆不住啊!”赵治刚告诉记者,一想到哨所过年停电,心里就难受。

  “来电啦!”18时05分,观察哨上传来了一阵欢呼。此刻,赵治刚脸上的疲倦化成了笑容。一路奔波有多艰辛,他心中最清楚:不说其他,单从长途车站回连队就要走28公里山路,从海拔2400多米爬到3600多米……

  本报记者王凌硕2月8日发自西沙永兴岛

  知心姐姐:战士送她一本书

  大年初六一早,西沙琛航岛勤务队电话班班长陈军搭乘“华山号”登陆舰归队。陈军刚一下舰,就被前来码头迎接的战友们围起来。

  “快说说,给我们带了什么年货?”陈军指着鼓鼓的背囊,神秘地说:“好吃的一大堆,不过我得先去趟西沙医院!”

  战友们都有点摸不着头脑,怎么陈军刚一上岛就兴冲冲地往医院跑?

  来到西沙医院,陈军拿出一本崭新的《心理与生活》,送给了正在值班的女心理医生张珵。“张医生,经过你好几次的电话心理疏导,我和女朋友和好如初了。听说你一直想买这本书,我就在过年的时候,和女朋友特意去书店找到了这本书,买来送给你!”

  张珵2010年6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是海军首批从地方大学直招入伍的19名心理咨询师之一,也是西沙首位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的女心理医生。陈军去年年底和远在四川绵阳的女朋友因为通信不便,产生了很多误会,心情十分烦闷。张医生在电话里耐心细致地疏导,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

  如今,在西沙医院,一间崭新的心理咨询室即将落成。张珵告诉记者:“心理咨询室建成后,我将更有信心成为官兵们的‘知心姐姐’,让天涯哨兵的心情像西沙的阳光一样灿烂!”

  本报记者孙维新2月8日发自新疆军区斯姆哈纳边防连

  捎绿色:“西陲第一哨”春来早

  “这盆是芦荟、这盆是铁树……”今天上午,刚刚从山下休假归队的新疆军区斯姆哈纳边防连士官蔡晓兵,向战友展示着自己给连队带回的“家乡年货”。

  这一抹嫩绿,让哨所官兵眼睛一亮,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西陲第一哨”斯姆哈纳边防连,驻地海拔近3000米,一到冬天,这里白雪皑皑,看不到任何植物。过去官兵休假探亲归来,大多是带着自己的家乡特产,让战友们解解馋。现在不同了,连队伙食一天比一天好。“缺啥稀罕啥,探家回来捎‘绿色’已成为大伙的自觉行动。”连长杨国鸿对记者说。

  蔡晓兵告诉记者,这次他从山下的阿图什市买来了芦荟等4种盆花,这些花都适合在高原生长。有些花虽然好看,但一到高原就养不活。前几年,他从江苏老家千里迢迢带来几盆南方花卉,没几天就跟大家“拜拜”了。

  士官张忠带给连队的家乡年货是蔬菜种子。他笑呵呵地说:“我们这里夏天可以种菜,这次休假,我让母亲给准备了许多家乡的蔬菜种子,到了夏天,全连战友都能吃上我家乡的蔬菜啦!”

  本报记者杨清刚2月8日发自南京军区某炮兵团

  军士长:带回一封感谢信

  “指挥二连刘治升,做了好事不留名!”今天,这样一条消息在南京军区某炮兵团传开了。

  “刘治升自己不愿意说,战友帮他收拾行囊时,无意中看到一封盖着村委会印章的感谢信,这才得知他在家助人的事儿。”连队指导员叶文介绍说。

  原来,在山东老家休假的四级军士长刘治升外出时,看到一名男青年衣着单薄地躺在路边。刚开始以为是酒喝多了,可当他把男青年摇醒时,却发现这人说话颠三倒四,很明显是智障。“天这么冷,躺在路边怎么行!”刘治升当即把他领回了家。

  听说刘治升把一个智障的人带回家,有人认出了这名男青年,说是在城里的一张寻人启事上见过。得知这一消息,刘治升马上冒着严寒往县城赶。从寻人启事上,男青年的身份得到证实。

  随后,刘治升辗转500多公里,把男青年护送回家。男青年家人千恩万谢,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刘治升推辞不掉,便将信随手放进了包中。

  谁知,他休假归队,一不小心,感谢信被战友看到了。“虽说跑了上千里路挺辛苦,但看到男青年一家团圆的喜悦,自己也感到分外甜蜜幸福。”刘治升淡定从容地说。

  本报记者林贵鹏2月8日发自云南省军区某边防团八连——

  哀牢山:响起河南大鼓书

  “打鼓时,臂要直,心手一致……”云南省军区某边防团八连连长焦红斌今天上午挑选了8名战士,教他们河南大鼓书《报母恩》。

  指导员王荣慧告诉记者,焦连长回河南登封探亲刚归队,给战友们带回连队的“家乡年货”竟然是河南大鼓书。原来,八连地处哀牢山深处,每年雨季长达8个月,通往营部的150多公里山路经常塌方,使连队时常与外界隔绝,官兵精神生活相对贫乏。

  这回,焦红斌探亲回家,专门拜师学习了河南大鼓书,然后回连队教大家。“今年,我们还将开展‘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活动。”焦连长告诉记者:“文化连着战斗力,我们不仅要丰富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要通过文化活动挖掘官兵的才艺潜能、激发战斗精神。”

  本报记者欧阳浩2月8日发自南京军区某舟桥旅——

  地瓜干:寄托灾区感恩情

  今天刚休假归营的南京军区某舟桥旅下士何江明,带回一大包地瓜干。何江明对记者说:“这包地瓜干,可装着家乡百姓对解放军的感恩情啊!”

  何江明老家在江西抚州唱凯镇。去年6月,特大洪水撕开了抚河大堤,何江明跟随部队赶赴家乡抗洪抢险,和战友们驾驶冲锋舟安全转移群众200多人,却顾不上寻找父母。两天后,得知父母安全转移,何江明压在心头的石头放了下来。

  洪水退去,何江明又和战友们一起帮乡亲们开展生产自救,不仅把村里大小道路的淤泥清理干净,还帮助乡亲们翻田锄地,补种夏粮。

  今年过年,何江明回家探亲。回部队前,乡亲们送来很多土特产,非要他带到部队给战友尝尝不可。推辞不过,何江明便拿了一包地瓜干,带回了部队。

  本报记者张旗2月8日发自第二炮兵某工程团——

  行李箱:“身材”明显变瘦了

  今天,记者在第二炮兵某工程团国防施工区看到,初六归队的官兵行李箱的“身材”明显变瘦了。

  您瞧,上士刘占区的行李箱里除了衣服,就是从家乡带来的特产小吃。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当士官那会儿,因为工作环境恶劣,不少战友患有肩周炎、腰痛等病症,每到休假归队,战友们带回最多的是药品。

  “如今,战士没人带药了。”一营教导员段林献告诉记者,随着部分施工工序已经实现机械化,官兵劳动强度大幅降低,职业病已不多见。去年还有战士从家带回了洗浴用品,现在工区建起了健身室、康复中心、足浴室和桑拿房,那些东西实在不需要了。

  晚饭时,记者看到,牛奶和水果也摆上了餐桌。刘占区笑着说:“如今战友们很少患口腔溃疡,没人再带维生素片了!”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