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春节城市生态负担趋增 有识之士呼吁低碳中国年

2011年02月09日 17:3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月9日,大连两名消防队员在街头用水浇灭鞭炮碎片余火。(吕文正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各地民俗纷纷回归,具有上千年传统的春节正在演变成为一场中国式的“狂欢节”。然而,团圆喜庆的背后,却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各类垃圾成堆,大小火灾频发,生态负担沉重。调查中,许多有识之士不禁呼吁:是到了反思“年味”的传统载体如何承接的时候了。顺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可不可以多些创新,过一个低碳的“中国年”呢?

  13亿人“狂欢”的生态之痛

  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年燃放爆竹的习俗自古有之,也是今天13亿中国人过年团圆除晦气的一道“佳肴”。

  “年初五上海迎财神,外面的鞭炮大概两小时没有消停过了。虽然已是深夜,可是外面的烟火鞭炮愈演愈烈,大有胜过除夕夜的态势。”网友“lawrencechou”在微博上说。

  来自环境保护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3日(大年初一),86座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有56个城市空气质量都等于或差于轻微污染,其中南昌、鞍山等城市的空气质量为“重污染”,南京、成都等空气质量呈“中重度污染”。

  公安部消防局的数据也显示,2月2日零点到2月3日上午8时,全国共发生火灾5945起,直接财产损失1300余万元。燃放烟花爆竹不当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一些省会城市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火灾高达数百起。大年初一凌晨,沈阳“白金五星级国际大厦”万鑫国际酒店就因为燃放烟花导致特大火灾,幸无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惨重。2月5日,杭州淳安县的山林大火,造成6名救火人员遇难。初步调查火灾是燃放爆竹所致。

  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为消防带来了更多困难。武汉一小区高楼林立,其中一栋的12楼在除夕夜因放烟花引燃阳台易燃物失火后,物业保安及时发现却感到救援困难重重。待当地消防队赶到后,有一户人家已烧成灰烬。此后连续几天,上千户人家的院落里,再也听不到烟花爆竹的声音。

  每到过年,走亲访友增多,汽车尾气、生活垃圾“齐上阵”。上海这段时间每天产生近万吨生活垃圾,年夜饭天价、浪费的情况也不鲜见。鞭渣更是各大城市中不会缺少的“风景线”,无论是道路岔口,还是小区楼前,都铺满了“红地毯”。记者在自住的小区看到,每栋楼前都堆着高高的“红土堆”,最高的地方能堆出1米多。根据武汉市城管局提供的数字,仅除夕夜,武汉市就投入了环卫工人1.3万人次,清除鞭渣近千吨。

  过年期间,各大寺庙还挤满了前去祈福的市民。“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香火一片、烟雾腾腾。”来到武汉某寺院参拜的市民吴女士感慨道。

  “低碳一族”倡导过年新民俗

  春节放鞭炮是中国农业社会留下的传统。针对是否应该禁放爆竹的问题上,一直以来是各执一词。同意“不禁”的自然是理由多多:传统民俗应该坚持、不放爆竹容易不吉利;同意“禁”的更是理所当然:污染空气,容易造成火灾,酿成事故。

  不过,随着低碳、绿色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不少人也开始自觉地过起了“低碳年”。“往年过年时孩子们从远方回来我们都会买很多烟花爆竹一起庆祝,今年我们一分钱都没买。”来自安徽的江女士告诉记者。

  网友“生花天夏”表示:“香港也有放鞭炮,不过只有零零星星的响声,而且是市区禁放、郊区空旷的地方才让放,也算是低碳年。”

  而武汉归元寺首次推出的“电子祈福”,颇受市民们欢迎。仅大年初一,来自现场指挥部的数据就显示,在网络上参与“电子祈福”的市民就达到了15万人次。

  来自湖南宁乡的王月冰也说,今年春节他过了个“低碳”年:网购几本书后驱车回到乡下,帮父亲劈好大堆的枯柴取暖。在烧旺的地炉旁读书,陪母亲到菜园里采摘鲜菜,或到屋后父亲培植的竹林里挖冬笋伴餐。大年初一照惯例和母亲一起登山,初二沿着河堤徒步到8里路外的镇上给外公外婆拜年,剩下的时间基本上一直看书。

  “这个年,没有奢华与铺张,没有热闹与喧嚣,是简单而朴实的十多天,可这份充实与温暖,将足以让我回味整整一年。与我境况相同的人,来年春节不妨一试。”王月冰说。

  “低碳一族”倡导过年新民俗

  春节放鞭炮是中国农业社会留下的传统。针对是否应该禁放爆竹的问题上,一直以来是各执一词。同意“不禁”的自然是理由多多:传统民俗应该坚持、不放爆竹容易不吉利;同意“禁”的更是理所当然:污染空气,容易造成火灾,酿成事故。

  不过,随着低碳、绿色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不少人也开始自觉地过起了“低碳年”。“往年过年时孩子们从远方回来我们都会买很多烟花爆竹一起庆祝,今年我们一分钱都没买。”来自安徽的江女士告诉记者。

  网友“生花天夏”表示:“香港也有放鞭炮,不过只有零零星星的响声,而且是市区禁放、郊区空旷的地方才让放,也算是低碳年。”

  而武汉归元寺首次推出的“电子祈福”,颇受市民们欢迎。仅大年初一,来自现场指挥部的数据就显示,在网络上参与“电子祈福”的市民就达到了15万人次。

  来自湖南宁乡的王月冰也说,今年春节他过了个“低碳”年:网购几本书后驱车回到乡下,帮父亲劈好大堆的枯柴取暖。在烧旺的地炉旁读书,陪母亲到菜园里采摘鲜菜,或到屋后父亲培植的竹林里挖冬笋伴餐。大年初一照惯例和母亲一起登山,初二沿着河堤徒步到8里路外的镇上给外公外婆拜年,剩下的时间基本上一直看书。

  “这个年,没有奢华与铺张,没有热闹与喧嚣,是简单而朴实的十多天,可这份充实与温暖,将足以让我回味整整一年。与我境况相同的人,来年春节不妨一试。”王月冰说。(记者 周琳、戴劲松)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