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微博“闪婚”进行时:突破传统相亲模式引关注

2011年02月20日 05:15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愿出门,每天单位和家两点一线,打开电脑应有尽有……这样的生活方式被称为“宅文化”,越来越多都市年轻人主动或被动陷入宅文化,形成一种超越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新型社会关系,以前一些闻所未闻的事情也随之发生。

  2月14日情人节,记者在搜狐网举办的微博相亲会上了解到,两名年轻人在微博相亲见面仅三天后,就领取了结婚证,被网友称之为“史上第一例微博婚姻”。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相亲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很少有网络之外的婚姻机会”

  在这次微博相亲会上,参与者可从现场大屏幕上找到心仪对象的微博,通过微博向对方表露心意。现场虽然有100人,但他们很少互相交谈,不是盯着大屏幕上的嘉宾资料,就是低头用手机登陆微博进行私信交流。

  一位在场的女孩说:“我没有邂逅一份靠谱的校园爱情,也没有从两小无猜到牵手到老的幸运,工作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让我感觉,网络相亲几乎是我唯一能找寻另一半的方式,我很少有网络之外的婚姻机会。”

  而此前通过微博结缘的10对情侣受邀到现场,与博友们分享恋爱经历并为参与者打气。创造“史上第一微博婚姻”的女主角“猪嫩嫩”表示:“尽管我们真正见面只有三天,但我们在网上已经了解对方许多。我会经常关注他的微博,那是他展现自我最真实的地方。”

  对于微博闪婚,有人认为这是科技进步对传统的一种冲击,但这种冲击只是形式上的,追求稳定幸福的本质则没有变。因为微博有助于撕开外部伪装,了解人的内心世界。80后、90后更易接受微博相亲这种形式来真实地表现自我。

  “借助微博打开社交圈”

  互联网专家认为,微博的简单,降低了写作门槛。每个人可以随时随地用一句话来表现当时心境,减少了矫揉造作成分。微博的真实性、自由性成为了人们最快的深度了解的渠道,微博的社交属性为众多男女造就了姻缘的可能性。

  相比面对面相亲、电视相亲栏目,微博相亲少了造作成分。春节前,搜狐微博举办了第一轮“女选男”见面会,7位相亲之星中有5位牵手成功。2月11日举行的第二轮见面会,7位相亲之星同样也有5对相亲成功。相比电视相亲比率已经很高。

  互联网发展使得网络能满足人们现实中很多需求,年轻人越来越依赖网络。互联网背景下的“宅”习惯和工作压力,致使很多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社交面变窄。“上班后,我发现我自己的生活圈其实变得很窄,平时都在家上网,身边的朋友多是闺密。我很希望借助微博平台打开自己的社交圈。”一名相亲者说。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朝阳表示:“微博本身也是一种社交网络,国外的社交网络刚开始也都是相亲开始的。我们用微博相亲,体现了微博本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用微博真实了解另一半

  虽然微博相亲尚未得到广泛认同,但已继电视相亲后成为一种新型相亲方式。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微博相亲节省社交成本,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通过持续关注对方的微博来加深了解。

  “现实生活未必就比网络空间更真实,持续不断关注一个人的微博,会验证他的内心,而现实中伪装更容易。”参加相亲的一位女士如是说。

  张朝阳此前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比起电视来说微博更适合于相亲,我们做这个挺合适的。电视是单渠道的,全体受众都在看这样一个节目,微博是24小时不间断同时是多渠道的,参与的人已经在互相联系了。”

  对于“史上第一例微博婚姻”,一些网友虽羡慕但又保持着怀疑,“我觉得他们真厉害,但草率的举动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这例婚姻的女主角“猪嫩嫩”则对记者表示:“我当然不傻,现在社会上骗子这么多,我反而觉得微博能够真正了解他内心。”

  也有专家提醒,微博只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方式之一,大家还是应立足自身,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寻找个人幸福,避免“闪婚”后又“闪离”。本报记者 车辉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