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侨资“造血” 助推灾后四川乡村跨越发展

2011年05月02日 2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成都5月2日电 (徐杨祎)“从这里开始数,往上五层的山头,都是油橄榄产业园区,现在规划的是3000亩。”西班牙四川同乡会会长曾涌站在四川金堂县淮口镇望江村牛背山头,指着面前大片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告诉记者,他希望油橄榄能够像改变西班牙农民命运那样,改变金堂农民的命运。

  2009年11月,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的“中西方万亩油橄榄科技产业园”正式落户金堂县淮口镇,计划5年内把油橄榄基地规模发展到2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至此,曾涌迈出了为四川农村产业发展“造血”的第一步。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四川农村,在恢复重建的三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20年甚至30年的跨越。大批农民重新得以安居后,“如何乐业”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布局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四川农业造血能力的工作中,侨商侨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仅2010年,四川全省侨办系统促成海内外侨胞投资农业和农村项目63个,投入资金10多亿元,吸纳安置农民工就业3.4万人,受益村民达到130余万人。金堂油橄榄产业园、青川食用菌产业基地、北川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一个个特色农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天府大地上。

  在极重灾区青川县三锅乡,4000个90平方米的大棚排列整齐,十分壮观。这是由法国著名侨领郑辉为帮助灾区农民就业、增收致富,投资1.5亿元人民币兴建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建成后,可提供15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36个乡镇发展种植食用菌5000亩。

  对于深加工模式,当地农户最初不能理解,但经过基地免费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后,有着悠久种植历史的青川农民开始逐渐调整落后的生产观念。食用菌基地分管生产的负责人刘鹦鹉深有感触,“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不过要彻底改变落后的思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在另一个极重灾县北川,由泰国易初莲花和荷兰侨资企业投资的北川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和新县城永昌镇隔河相望,新建的蔬菜大棚连成一片,已初具规模。“电子商务+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模式,不仅给北川引入了大量的产业资金,同时更将人才资源和智力带进了灾后产业重建。

  除助力种植业发展外,养殖业也成为侨商侨企所关注的热点之一。2010年10月,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应邀到重灾区绵阳考察养殖基地建设时表示,正大集团计划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绵阳建设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2011年4月,四川华商会召开一届四次理事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除邀请组织海内外侨商侨企参加第十二届“西博会”、“2011年海科会”等重大活动外,还将开展“侨商千企四川行”活动。“万侨助万村”活动也将在2011年得到进一步拓展,鼓励和引导有意向的海外侨商和会员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进有实力的侨资企业参与当地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支持灾后农业产业重建事业。(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段红彪】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