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曹操后裔”扎灯祭关公 500年民俗入选非遗(图)

2011年07月12日 16:35 来源:南昌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曹操后裔”扎灯祭关公500年民俗入选非遗(图)
祠堂里的板凳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每到元宵佳节,在数百名舞龙队的护卫下,关公灯沿着池塘小道蜿蜒前行,倒映在水面,宛如两条巨龙上下争辉……在日前揭晓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上坂曹家村的关公灯名列其中。

  昨日,记者驱车赶赴湾里区罗亭镇上坂曹家村,在关公灯传承人曹敦炎和负责申报工作及收集资料的村民曹敦宴的带领下,走近神秘的关公灯。

  源起

  湾里曹氏家族是曹操后代

  每到元宵佳节,各地都有舞龙灯的习惯。放眼全国,湾里区罗亭镇上板村曹家自然村的龙灯独具一格,做工精细,造型别致,被称为关公灯。

  曹村灯笼为何被称为关公灯?据曹家自然村的村民曹敦宴介绍,上坂曹村家族是曹操的后代,原籍在陕西省,迁至湖北省,后迁江西都昌县谋生,又分支三地,即南昌县的港口、新建县乐化和上坂曹村。

  为感激关公 后人扎灯祭祀

  曹敦宴说,关公灯是由祖辈传下来的,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对于其起源,流传较多的说法是关公曾被曹操俘获,曹操敬重关公的本领和为人,不但未杀,而且设宴款待关公,试图劝说关公为其效力。但关公得知义兄刘备下落后,便不辞而别。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落荒华容道,遇关公提刀勒马挡道。关公念及前情,不顾与军师孔明立下的军令状,毅然放走曹操。因此,曹操及其后代对关公感恩戴德。”于是,才有了关公灯的诞生。

  特色

  元宵300人齐舞两百米“长龙”

  曹敦炎是上板村曹家自然村关公灯的传承人。每年到了大年初七,他就要开始忙活了,因为关公灯的制作须经过扎、糊、刻、绘等多道工序,每一样都是精细活。“每年一到元宵节,各村干部就会牵头,然后村里的每户人家都会自觉接上一桥的灯身,参加关公灯活动。”对于曹敦炎来说,关公灯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承载他回忆的载体。

  当日,在曹敦宴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里的祠堂。据悉,关公灯祭祀活动就是在这个祠堂中举行的。不过此刻在祠堂里,一些板凳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板凳上插着三盏高35厘米圆筒形纸灯,外用彩纸糊裱,并糊有“五谷丰登,柳絮兴旺”的几个字,每条板灯两头处,都有一个约4厘米长的洞眼。村民曹本盛告诉记者,这都是他制作的灯身。

  据了解,关公灯由型如“丰”字灯头、灯尾和一条条长1.5米、宽0.15米,上面插着三盏多棱角大灯笼的板凳组成。当地人称一条板凳为一桥,桥数越多龙身越长,气势也越磅礴。据介绍,在元宵当天,有300人齐舞两百米的“长龙”。

  撑龙头者扛灯前须先沐浴

  不仅如此,曹家人对关公灯也充满虔诚,这从撑龙头的人身上便可见一斑。据介绍,撑龙头的人要求人品端正、身家清白,且要得到全村人的公认。到了元宵,须先沐浴,然后身穿大红袍,在十余名护灯者的护卫下肩扛头灯起灯,沿着池塘小道蜿蜒前行,途经其他各村各户。

  在出灯的整个过程中,都有鼓乐相伴。因而,上板曹家的“关公板凳龙”被誉为“远近最长、最美、最有地方特色的龙”。

  尴尬

  队伍老龄化 急寻后人传承

  几百年来,“关公灯”一直是曹家村民在春节期间的群众文艺活动,但随着时代变迁,文艺活动的不断丰富,关公灯也陷入了困境。“关公灯制作艺人队伍严重老化,以后或许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习俗,曹家村成立“曹氏关公灯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对关公灯的制作过程、工艺特点、灯具造型,舞灯技巧进行专题拍摄、采访、并制成完整影像资料。

  经过了曹村人的一番努力,如今上坂曹家村的“关公灯”,作为民俗类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们组建罗亭镇曹氏关公灯表演队伍,并将它作为一种有江西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加以保留。”(记者 吴燕 实习生 刘健萍 舒秋雅 文 聂俊鹏 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