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男子每天做200多个馒头"只送不卖" 称低调做慈善

2011年08月09日 14:22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男子每天做200多个馒头“只送不卖”称低调做慈善
拿到免费馒头,环卫工苏老伯吃得津津有味
国内上百家网站、论坛热捧“永恒阳光馒头店”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给我来两个大馒头吧,早上出来干活没吃早饭,饿坏了。”昨日上午9时20分,70岁的环卫工人、安徽人苏老伯,来到了石狮市区的“永恒阳光馒头店”。一名店员赶紧起身,一下子给他装了四个大馒头,但未收他一分钱。接过馒头,苏老伯就在环卫车边上吃了起来。

  古有施粥,今有送馒头。这家神秘的店就开在石狮市区曾坑社区霞角附近,贴着一张告示——店里的馒头“只送不卖”,且只送给拾荒者等弱势群体。此事昨日经本报报道后,被国内上百家网站和论坛转载,引起网友和市民的强烈关注,大家不约而同地称赞这家馒头店的“义举”。但是,店里负责人昨日仍回避媒体,表示要低调做慈善。

  就此,石狮市副市长陈元生昨表示,在当今社会,这种关心弱势群体的行为,应该得到社会肯定。在社会大慈善背景和救助体系下,这种行为也是对慈善活动的有效补充,理应得到传承和发扬。

  记录

  200多个馒头 一上午就送完

  昨日上午8时30分,永恒阳光馒头店前,不时有人从这里经过,随手拿走两个馒头。

  “给我来两个大馒头,早上出来干活没吃早饭。”70岁的环卫工人苏老伯骑着三轮车经过时,店员赶紧起身,用袋子给他装了4个热气腾腾的馒头。“这位老伯饭量很大,两个根本就不够吃,平时都会给他装4个。”一店员说。

  在馒头店边上,苏老伯三口一个馒头,再喝一大口水,两三分钟就把手里的馒头吃个精光。苏老伯说,他来这里快一年了,在石狮一家环卫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200元,“付了房租和吃饭外,就所剩无几,平时吃得很随便”。

  “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觉得不好意思白吃人家的馒头。可是,这些年轻人还过来叫我去拿馒头,活到70岁了,还第一次见到吃饭不要钱的。这三位小伙子真的很棒!”苏老伯说。

  上午9时20分,馒头店旁,来了一位60多岁的林阿姨,她身上的衣服还缝着补丁。她尝试着想拿两个馒头,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店里的员工见状,二话没说,就拿起袋子往里装了两个馒头,顺势递到林阿姨手中。阿姨双手作揖,快步离开现场。

  记者了解到,林阿姨也是安徽人,暂住在馒头店附近。她的房间里,到处都是捡来的废旧碎布。一位老乡说,目前林阿姨独自一人在拾荒,“9年前,和她相依为命的女儿离家出走。她平时就靠老乡接济,经常有一顿没一顿”。

  记者在现场呆了约3小时,经粗略估算,有30多个人光顾这家免费的馒头店。馒头店一员工称,当日上午,他们一共做了200多个馒头,到中午时分,差不多全送出去了,“早晨七八点,是送馒头的高峰期”。

  对话

  馒头店负责人:若更多人来拿馒头 原料供应也很充足

  昨日,记者采访到了永恒阳光馒头店的负责人陈先生。他身高1.75米左右,30多岁,泉州地区人,说话时干练、沉稳。

  记者:今天早上做了多少馒头?如果馒头数量不够怎么办?

  陈先生:一大早就和员工做了200多个馒头,早晨过来拿馒头的人比较多,到中午可能就差不多送完了。以后如果来的困难的人多了,店里的原料供应很充足,保证能够供应得上。如果真的不够,一个电话就有原料送上门。

  记者:您当时为什么会开这样一家爱心馒头店?能否一直走下去?

  陈先生:开店初时也没想太多,觉得这一带的弱势群体不少,就开了这家“只送不卖”的馒头店。如果不被“打搅”,我想会继续开下去。如果肩上的压力太大,也有可能将店门关了。

  记者:店里做馒头的机器应该都很贵吧,开这个店投入有多大?

  陈先生:开店确实投入不少,这几台做馒头的机器都是从广东进的。这个店面由两间组成,每月租金2500元,已向房东交了1年的房租,投入是很大的,但具体数字还是不说为好。希望媒体不要关注这家店,目前我们只想把这件事情做好。

  □反响

  这种慈善义举犹如 浊水中冲出一道清泉

  昨日,石狮这家“爱心馒头店”经本报独家报道后,被国内上百家网站和论坛转载。众多市民和网友盛赞这家店的慈善行为,认为此举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帮助,这样的“义举”值得提倡。还有网友希望能直接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慈善活动中来,献上自己“绵薄之力”。

  网友“凌霄花”:“这些年轻人的做法值得赞扬、肯定,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做法尤其难得,就如浊水中冲出的一道清泉,让人清心爽口、心明眼亮,希望社会上这样的好心人越来越多,那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年轻人,你们真是好样的!”

  网友“直美”:“我相信还是好人多,更愿意相信这群小伙子的善心。大家心中有疑惑,是因为这样的人太少了,大家一起祝福这帮爱心人士吧。”(海峡都市报 记者 华健 文/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