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业内人士:恰当传播善行 勿让慈善成“高风险”业

2011年08月15日 0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重庆8月15日电 (记者 郭虹 曾睿)2011年以来,多位知名慈善人士与慈善机构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公众质疑,而“郭美美”事件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更使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遭遇信任危机。知名慈善人士潘亚文就此表示,应恰当传播善行,带动更多的人去做善事,不能使慈善成为“高风险行业”。

  对于“郭美美”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对慈善爱心事业的负面影响。潘亚文认为,不管事件的真相如何,既然中国红十字会已公开接受了公众的监督,承认了自身可能存在不足并表示一定会给公众一个解释,公众应该给这个原本以爱为出发点的组织一个重新开始的空间。或许,这次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也是促其改革的契机。

  “不可否认的是,在经历一系列信任危机之后,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中国慈善正在迎来转型。”潘亚文分析,中国民众对慈善组织产生极大不信任感,可能使不少民间人士保留“捐赠意愿”进一步观望,或者通过其他专项献爱心活动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捐赠,这在提高慈善捐赠有效性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慈善组织和基金会行业不断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带动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浴火重生。

  “相信爱心人士的爱不会因为一些绊脚石而中断行善之路,也希望任何事情都不会成为公众不再做善事的理由。”潘亚文说,公众应该尽快翻过这一页,重新树立对中国慈善爱心事业的信心,不要继续受到偶然事件的干扰,让正处于绝望中,需要社会关爱的人们尽快地得到帮助。 

  “当我们在谈论‘郭美美’和中国红十字会的时候,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依然在那里无助地等待着、贫困的患者依然在经受病魔地摧残,筹不到学费的孩子依然每天在哭泣!”潘亚文说。 

  潘亚文现任全国青联委员、中奥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他长期从事慈善事业,扶危济困、助学助贫成就显著。但这位商人一直保持低调行事作风,很少接受媒体采访。

  “尽己之力坦荡荡做慈善,问心无愧赤诚诚去付出。”潘亚文说,他的慈善初衷很朴实,得益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能感受到不可替代的幸福感。在他看来,慈善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可以让世界更美好。

  “我希望有一天,慈善能成为国人的习惯。”潘亚文说,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虽然有慈善的文化基因,但这种慈善文化是原始的、朴素的,是建立在个体“仁义之心”“恻隐之心”基础上的,难以成为全民族共识。如果有一天中国公众养成乐捐善助的习惯,就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质的突破。

  潘亚文指出,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如何恰当地传播善行、客观传播行善带来的积极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去做善事,营造“处处充满爱”的社会氛围,是中国慈善事业目前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潘亚文对打着慈善幌子干别的事情也非常不认同,“希望真诚做慈善的中国慈善家能得到公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也希望打着慈善旗号实则为自己牟利的人越来越少。“慈善传播,不必在慈善家高调时推波助澜,也不要一棒子打死。”潘亚文指出,如果慈善都成为了一个“高风险”的职业,那将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爱需要分享,并通过这种分享得到放大,这样才能有更多人加入慈善事业中,让慈善之心感染更多人,让中国社会处处充满爱。”潘亚文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