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中国救捞60年惊涛骇浪中挽救57145个生命(图)

2011年08月25日 09:49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救捞60年惊涛骇浪中挽救57145个生命(图)
直升机正在救助渔民
“南海救131”轮救助“粤陆丰61088”号渔船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11年8月24日,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上海召开。这个拥有80多年历史的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第一次在亚洲举行。第一次选择亚洲,第一次选择中国,足以印证中国救捞的不凡实力。

  2011年,恰逢中国救捞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救捞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风暴潮头,彰显英雄本色;惊涛骇浪,炼我赤胆忠心。”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救捞人“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为救捞事业前赴后继,与时间争速度,与狂风争力量,与恶浪争高低,把生死置之度外,把青春年华奉献救捞事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海上救生抢险和沉船打捞的壮丽诗篇。

  60年,用生命换来的生命

  57145个生命成功获救

  4114 艘中外船舶转危为安

  1744 艘沉船重见天日

  2006年8月4日,5000吨运沙船“富华1号”在秦皇岛附近海域作业时突然翻沉,一对夫妻被困在翻扣船中。

  有着30年潜水经历、参加过无数次紧急救援的救捞潜水员祖旭峰在水下搜寻一个半小时后,终于在船舶机舱中发现了遇险人员。祖旭峰一边向指挥组报告情况,一边安慰他们说:“我们一定会将你们安全救出,我会在这里一直陪伴着你们,直到你们全部获救,我再出去!”

  水下救助本身就存在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供气管随时都有被割破的危险,船舶也存在发生沉没或翻转的可能……由于救助设备有限,祖旭峰摘下自己的呼吸器为遇险人员戴上,由另一名潜水员将两名遇险人员分别救出,自己最后一个出舱。事后,有人问祖旭峰,在生死关头,把自己的呼吸器交给别人时在想什么?他说:“当时什么也没想,这就是我的工作,救助工作本来就是这样。”在生死救助的行动中,祖旭峰和他的同事们向世人印证了“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一中国救捞人恪守的诺言。祖旭峰也因此荣获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特别勇敢奖状。

  祖旭峰,只是中国救捞人的一个缩影——

  2005年12月,渔船“辽瓦渔25048”与一艘货轮相撞而翻扣于海面。北海救助局救助船长王伟指挥全体船员与救助直升机、应急救助队员密切配合,将被困十多个小时的4名遇险人员成功救出,创造了在倒扣船底开洞救生的奇迹。

  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队长潘伟更是创造了中国救捞的新纪录——自2005年以来,潘伟先后驾机385架次,在惊涛骇涛、急难险重中挽救了375名遇险人员的生命!2006年,他驾机在海上奋战7个小时,夺回“新宝1”号货轮14名遇险船员的生命;2007年,他克服重重困难,亲自驾机成功解救了2名困在180米烟囱顶部的施工人员;2010年,他率机组在辽宁丹东灾区苦战三天,历尽艰险,出动直升机20余架次,成功救助包括一名待产孕妇在内的39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陈刚是救捞系统中一名普通的救生员,“对于海上救生员来说,消耗体力的不仅是反反复复地救人,有时冰冷的海水也会让人失去力气。”他说,救生员有时要跳到冰冷的海水中去搜救遇险人员,有时在接近零度的海水中一泡就是1个小时,等回到飞机里已经冻得浑身哆嗦了……然而,救生员们却依然执着地爱着这个行当——有位救生员形容:狂风恶浪就好比大海在跳华尔兹;有位救助船船长说他喜欢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

  正是这支令人敬佩的队伍创造了中国救捞的奇迹——尤其是2003年救捞体制改革的八年来,救捞系统形成了救助队伍、打捞队伍、飞行队伍“三位一体”的队伍建制,承担了人命救助、财产救助、环境救助“三位一体”的岗位职责,创造了救捞史上的新纪录——

  中国救捞成立60年来,救助打捞人员在生死线上挽救了57145名遇险人员的生命;在惊涛骇浪中奋力使4114艘中外籍船舶转危为安;在复杂多变的恶劣水域中攻坚克难,使1744艘沉没船舶重见天日。

  60年,用温暖传递的力量

  汶川地震执行救援任务36起

  运送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225人次

  运送救灾物资13.9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中国救捞作为国家唯一一支专业海上救助打捞队伍,在第一时间派出四架救助直升机实施救援。

  5月21日,当B-7125机组飞抵巴蜀电站进行搜救时,一个艰巨的任务摆在机组人员的面前:两名幸存者被困峡谷丛林深处,被困地点三面环山。

  B-7125机组立即掉转机头,绕过千疮百孔的山峰,潜入险要的峡谷中进行搜寻,终于在峡谷的尽头发现了两名被困人员。这是一个仅有30米宽的峡谷,幸存者被困在峡谷尽头的一棵大树上。对于旋翼直径长达18米的EC225来说,即使能够顺方向飞入谷底,面对前面的大山,直升机也无法转弯,更无法救人。

  飞!退着飞!紧挨着缝隙,背对着峡谷,倒退着飞进去,B-7125救助机组紧急协商决定。这意味着飞行员完全看不到救助目标,只能根据绞车手的口令操纵直升机,这不仅极大地考验着飞行员的驾驶技术,更考验着整个机组的默契程度,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机长高广沉住气,将直升机一点一点往后退,并巧妙地躲过了树林,将直升机稳稳地悬停在树林的空隙中。

  由于峡谷深处非常狭窄,直升机无法继续下降,只能停在离大树45米的高空实施救助,这比通常约15米的救助高度要高出3倍,是一个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距离,因为绳索放得越长就越难于控制,一旦救生员碰到一侧的山体或绳索被树枝缠住,后果将不堪设想。绞索被徐徐地放下,四周随时可能发生塌方,每个人都屏住呼吸,两分钟后,救生员接近了幸存者,10分钟后,救生员将两名幸存者顺利救上直升机,被救者是一对夫妻。

  据了解,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救捞系统15天内执行救援任务36起,救助运送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225人次,运送救灾物资13.9吨。

  同样是急难险重,受热带风暴“帕布”的影响,广东省湛江市曾遭遇两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当时约4560名群众被洪水围困。

  70多岁下肢瘫痪的李盛隆老师和他收养的4个孤儿被围在洪水蔓延的屋里。4个不到10岁的孩子只能奋力将老师托到屋顶,洪水不断上涨,眼看着就要没过房顶。危急时刻,救助直升机上的救生员从天而降。机舱摄像记录下催人泪下的一幕:4个孤儿谁都不肯先上飞机。救生员坚定地说:“你们放心吧,一定把你们和你们的老师都救上来!”从孩子们感激的目光中,可以感受到国家救助制度带给遭遇危险人们的温暖。

  在这次救助行动中,救助直升机在气象条件十分恶劣的条件下,连续3次起飞,为灾区空投900公斤赈灾物资……

  2011年5月,救捞系统“东海救113”轮(“湄洲岛号”)作为新中国成立62年来大陆政府派遣的第一艘公务船访问宝岛台湾,先后访问台中、高雄、花莲、基隆4个港口,接待台湾各类团体嘉宾及民众5000余人。

  花莲一家饭馆的老板特地为“东海救113”轮送来一条重达66公斤的当地特产鳗波鱼,表达他对大陆海上救助人员的敬佩之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