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河北一山区投递员徒步12万公里 每月走坏一双鞋

2011年08月25日 18: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张家口8月25日电(谭地 刘永刚)“一座座山,一道道梁,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用这句话形容河北蔚县的大南山最贴切不过了。在这里,有数百平方公里的深山区,“行路十数里,难觅一个人”。虽然外面也通了公路,但对于住在深山的村民来说,“步行”依然是最经济有效的交通方式。

  电视、广播和电话这几样在城里人眼里已经毫不新鲜的东西,对很多农户来讲依然遥远,即便是有,也因为信号不好而多半成了摆设。在这里,报刊和信件是山民们了解外界的最重要的信息源;而“邮递员”,则成了大山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桥梁,也是村民“最亲的人”。

  蔚县共有15条步班邮路,“岔道”是其中较长的一条线路。在这条线路上,零星分布着27个自然村,几百户农家。作为一名普通的投递员,43岁的曹正富,在这条步邮路上一走就是十年。这十年间,他每月就要走坏一双胶鞋,累计行程12万公里,投递报刊邮件25万份,从没有一次延误,从没出过一个差错。

  深山信使:孤独的邮路我的家

  画家或者作家笔下群山的巍峨连绵,对于孤独的行路者来讲,未必能体会到壮美。广阔而空旷的大山里,夜晚再美的星辰也比不上温暖的一盏灯。

  曹正富生长在大南山,他的家就在岔道村上。这里,既是他邮路的起点也是终点。不过,实际的情况让岔道这个“家”的含义变得模糊了,用媳妇崔永花的话来讲,“他一年在路上的时间可比在家长,和邮包可比和我亲”。

  按照班次排定,每周曹正富投递两次邮件,一次三天,中间间隔一天就算休息。投递时,他要负重十多公斤的报刊邮件,每天鸡不叫就出门,步行30多公里山路,待满天星斗时才能归班。三天间,要徒步经过27个村落,往返137公里。所以,在老婆眼里,曹正富真正意义上的“家”是在邮路上。

  面对老婆略带抱怨地调侃,曹正富只会抱以憨憨一笑。对于老曹的沉默,开始时记者以为是他的性格使然,但当与他一起走上邮路后才发觉,在这个“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十里不见人,闷死过路人”的大山里,即便是你有再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无用武之地,你的周围,只有风,只有石头,只有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

  南山鸿雁:我把爱洒天地间

  路边的小树已经长高长大,脚下的邮路却依旧如故。对于这十年,曹正富只知道他累计妥投逾25万件各类邮件;而岔道线路上的乡亲们则知道,老曹是他们的贴心人。

  蔚县南部深山区环境和气候恶劣,天气多变,给投递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但对曹正富来讲,无论是盛夏的炎炎烈日,还是严冬时的冰天雪地,只要是从送邮车上接过邮件,他就有了一种责任感,他就会负重前行。

  蔚县邮政局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阎得茂对老曹的情况比较熟悉。据阎书记讲,寒冬有一日归班回家时,老曹接到了一封寄往小寺沟的急电。收寄人是该村的一名现役军人,当时正在家中探亲,这封电报是部队催其归队的。由于该村位置偏僻,电子通讯方式全无,除了送信给他外没有任何联系途径。可老曹那时已跋涉了三天,按照班次安排,这封电报应在第二班投递。但老曹看到是急电,便不顾寒风凛冽,天黑路险,一个人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硬是走了3个小时,把电报送到了那位军人手上,令收件人感动极了。

  还有一次,在前往北相府村投递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山洪顺势而下,阻挡了老曹的去路。他怕邮件受损,赶紧脱下雨衣包好报刊邮件躲到山崖下苦捱了一夜。第二天天虽放了晴,但地上的积水还很深,根本分不清哪块是平地,哪里是大坑,继续前行十分困难。但老曹看到手中的邮件,想象着村民焦急等待、期盼的眼神,他毅然抱起邮包向目标前进。一路上,他不知摔了多少跤,衣服没有一处是干的。当到了村里,大家看到他一身湿淋淋、可报刊邮件完好无损时,惊讶、感动得都不知说什么好,拿毛巾的拿毛巾,递开水的递开水,都希望老曹好好休息一下再走。可老曹没有停留,又向着另一个村子进发了。

  月薪400,无人认领的制服

  即便在大山里,邮递员的工资也是低得可怜。虽然穿上制服,成了“公家人”,但老曹的工作却不令人羡慕。

  大山里,土地贫瘠,谈不上有啥收成,大家的收入都不多。但是,却鲜有人愿意穿上那身绿色的邮政服。

  “村里人不是一直都羡慕能当上个‘公家人’吗?为啥你们山里人都不愿干邮政,是不是因为要走太多山路太辛苦?”在老曹家里,记者问了这个问题。

  “要是单单辛苦也算了,我们从小长在山里,多走些路咬咬牙倒也挺得住。可问题是每月只有400来块钱,大家觉得有翻山走岭那累劲儿,出外头给人做点力气活也比这挣得多。”媳妇崔永花快人快语:“就拿我们家来说吧,大小子在市里学电脑,一年学费加上吃饭、住宿的费用要七、八千元,他那点工资连孩子的学都供不起。其实,村里养牛养羊的人家,一年最少也能弄个1万多块的毛收入。可我们家里多半时间就我一个人,又要种地又要养牲口根本就忙活不过来,去年逼得我没办法,只好把羊都卖了。今年修高速公路过我们村,村里人都到工地上做工去了,我和二小子一个给工人做饭一个看护栏,每月一人能有个七、八百元,这日子才总算可以张罗下去。”

  对于崔永花的话,阎德茂深有感触:邮政部门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普遍服务功能,诸如邮件、包裹投递这类业务,根本不存在什么盈利。像岔道这样的邮路,更是在赔钱经营,员工们收入自然也都高不了。在他之前,岔道邮路上曾走过二十几个邮递员,可最长的一年半载、最短的只有半个月,就因为受不了这份苦,纷纷撂了挑子。只有老曹一干就是十年,“他知道,邮政需要他,这里的百姓离不开他!”说这句话时,阎德茂特别加重了语气。(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