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团购网推送男女朋友活动引热议 情感商品化成时髦

2012年01月13日 14:24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0)

  临近春节,“带男、女友回家过年”成为大龄单身男女青年头疼的事儿。近日,某团购网站推出“送男友、女友回家过年”活动,称中奖者可选择一男友或女友回家过年,引发坊间热议。根据规则,网友每邀请1个朋友作为团购网会员,即可多1个抽奖机会,每人最多可得500个抽奖机会。(1月12日《新京报》)

  现如今,情感商品化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在贵州,有淘宝卖家做起了男友出租生意,打出了起步价9元/天,包月200元的“商品”广告。在河北,有电视台虚构情感剧集,找临时演员洒狗血演出博取眼球。“不孝子许峰”,只不过是编辑们别出心裁的一个“创意”,演员们计功谋利的一个“角色”。

  这一次,依然是“旧瓶添新酒”。团购网站为了增加流量和注册用户数,千方百计地博取老百姓的眼球。他们敏锐地抓住人们的情感“软肋”,运用小概率的抽奖方式,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参与热情。对于商家而言,美女秀也好,情感牌也罢,口水越多越好,争议越大越妙,有话题才有注意力,有注意力才有“生产力”。从结果上看,团购网站的“如意算盘”并没有落空,短时间内,已有2万多人参与抽奖。

  至于背后的道义困境和正义纠葛,商家显然并不关心。“男女朋友”在回家过年的途中发生性侵、财务纠纷等意外状况,究竟应该如何分担责任?商家并没有作出具体说明。或许,在他们看来,现实收入、物质利益“比泰山还重”,道德伦理、公序良俗“比鸿毛还轻”。

  情感商品化,就像一部又一部的恶俗剧,不断地冲击着老百姓关于情感的脆弱神经,其“罪”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却不能将“罚”的板子都打在商家身上。毕竟,追名逐利的炒作之所以“进位”,还在于社会生态的“退化”,根源于实用价值观的大行其道。

  租赁也好,奖品也罢,情感商品化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嵌入到社会网络之中,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理性化和工具化,人们都强调效率,讲究精准,总是试图以最小的成本支出,来获取最大的利益收获。在泛商业时代,一切具有卖点的商业符号,都被搬上荧幕,都被摆上货架,成为“眼球经济”的作料,成为“口水效应”的砝码。

  明码标价的感情,论斤论两的“商品”,不是无根之木和无花之果。只有消除土壤之弊病,情感商品化才会缺乏“用武之地”,整个社会的情感生态才会得到根本性扭转。(杨朝清)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